《國語辭典》:十二因缘(十二因緣) 拼音:shí èr yīn yuán
佛教用语。佛教基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痛苦轮回的十二项要件。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是指对佛法的无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为;识是指死后,由于过去的行为,导致投生的心识;名色是指处在母胎中的身、心(识除外);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身体感官和认识对象;触是指感官对现象的接触;受是指接触后产生的感受;爱是指感官接触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执著;有是指导致轮回的行为。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像环链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缘于生;生缘于有;有缘于取;取缘于爱;爱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处;六处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后者决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无明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识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烦恼也灭除。也称为「十二缘起」。
五百年──依次五百年
【三藏法数】
(出毗尼母律)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虽云无修无證,亦有解脱、禅定、持戒、多闻、布施者。佛知其法渐衰,故说其次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于理也。)
〔第二一百年,得坚固定〕,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乐修禅定,顿息外缘,悟明自心,得證道果,坚固不变也。
〔第三一百年,得坚固持戒〕,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少习禅定,惟乐持戒,不犯律仪,无诸放逸,坚固不变也。
〔第四一百年,得坚固多闻〕,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于禅定戒律,不勤修习,唯乐博览群典,多闻解义,坚固不变也。
〔第五一百年,得坚固布施〕,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不修戒定,虽有修持,少證道果,但习善缘,多行布施,坚固不变也。
(出毗尼母律)
五百年者,像法后、末法初之五百年也。此五百年中,比丘虽云无修无證,亦有解脱、禅定、持戒、多闻、布施者。佛知其法渐衰,故说其次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于理也。)
〔第二一百年,得坚固定〕,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乐修禅定,顿息外缘,悟明自心,得證道果,坚固不变也。
〔第三一百年,得坚固持戒〕,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少习禅定,惟乐持戒,不犯律仪,无诸放逸,坚固不变也。
〔第四一百年,得坚固多闻〕,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于禅定戒律,不勤修习,唯乐博览群典,多闻解义,坚固不变也。
〔第五一百年,得坚固布施〕,谓此一百年中,比丘不修戒定,虽有修持,少證道果,但习善缘,多行布施,坚固不变也。
依次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