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判例  拼音:pàn lì
法律上指判决的先例。法院对诉讼案件所为的判决,在以后遇有相同或类似案件时,仍引用此判决而为判决。则此一判决,即称为「判例」。也称为「判决例」。
《漢語大詞典》:会逮(會逮)
谓依据文书接受逮捕。汉书·淮南王刘安传:“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颜师古 注:“会谓应逮书而往也。”汉书·刑法志:“ 齐 太仓令 淳于公 有罪当刑,詔狱逮繫 长安 。 淳于公 无男,有五女,当行会逮,駡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
《漢語大詞典》:配拟(配擬)
谓依据资历拟定官职。新唐书·裴光庭传:“ 光庭 惩之,因 行俭 长名榜,及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
《國語辭典》:四呼  拼音:sì hū
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种,合称为「四呼」。
《国语辞典》:有著落  拼音:yǒu zhuó luo
事情有了结果或依据。如:「皇天不负苦心人,我寻访多时的亲人终于有著落了。」《通俗常言疏證。人事。有著落》引《朱子语录》:「大抵看道理,要看得他分合各有著落,方是仔细。」
《漢語大詞典》:指类(指類)
归类,依据类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
《漢語大詞典》:的据(的據)
确实可信的依据。 宋 岳珂 愧郯录·人品明证:“官品名意之讹, 珂 尝书之,然以九品为人品之别而非官品,则未有的据也。” 明 袁宏道 《公安二圣寺重修天王殿疏》:“独《荆州碑》中载有 茅穗 、 油河 事,可为的据。”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或谓此外有 湖南 东南部有烟无烟炭田,无虑二万一千方迈尔,虽未得其的据,然吾 中国 炭田之未发现者,固不知其几许。”
《國語辭典》:数据(數據)  拼音:shù jù
经由调查或实验得到,而尚未经过有效处理的数值。
《国语辞典》:水费(水费)  拼音:shuǐ fèi
自来水公司依据用户之用水量所收取的费用。通常包含基本水费、超过水费及维护费等,按月计算。
《漢語大詞典》:无根据
在道理和事实方面缺乏确实依据的。例如:无根据的指责。
《漢語大詞典》:托理
依据事物之理。
分類:依据
《國語辭典》:资料(資料)  拼音:zī liào
1.可供参考或研究的材料。如:「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
2.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3.在社会科学中,指研究者对社会现象中某些事实所作的纪录。
4.计算机中一切数值、记号和事实的概称。通常指未加以处理者。
《国语辞典》:采信(采信)  拼音:cǎi xìn
因相信而采纳或用来作为处置的依据。如:「被告的陈述證据不足。法庭不予采信。」
《漢語大詞典》:倚旁
依据,根据。宋书·何承天传:“始以不孝为劾,终於和卖结刑,倚旁两端,母子俱罪, 滕 (法吏 葛滕 )籤法文,为非其条。”
分類:依据
《漢語大詞典》:典证(典證)
出典和依据。晋书·范宁传:“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 寧 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魏书·高允传:“ 允 遂著《名字论》以释其惑,甚有典证。”
分類:出典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