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2,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陈康伯(字 长卿 文恭、文正 福国公、鲁国公 )
傅崧卿(字 子骏 号 樵风 )
叶义问(字 审言 恭简 )
钱伯言(字 逊叔 )
黄叔敖(字 嗣深 )
刘大中(字 立道 忠肃 )
宇文粹中(字 仲达、仲理 )
林安宅(字 居仁 )
郭孝友(字 次仲 )
李正民(字 方叔 )
赵子潚(字 清卿 号 澹庵 )
康执权(字 平仲 )
晁公武(字 子止 号 昭德先生 别称 良吏 )
吕广问(字 仁甫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师心(字 与道 庄敏 )陈康伯(字 长卿 文恭、文正 福国公、鲁国公 )
傅崧卿(字 子骏 号 樵风 )
叶义问(字 审言 恭简 )
钱伯言(字 逊叔 )
黄叔敖(字 嗣深 )
刘大中(字 立道 忠肃 )
宇文粹中(字 仲达、仲理 )
林安宅(字 居仁 )
郭孝友(字 次仲 )
李正民(字 方叔 )
赵子潚(字 清卿 号 澹庵 )
康执权(字 平仲 )
晁公武(字 子止 号 昭德先生 别称 良吏 )
吕广问(字 仁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9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与道。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初为海州沐阳县尉,累官江西、湖北、浙东安抚使。秦桧死,入为侍读,奏谏帝王之于史在观得失、究治乱。以左宣奉大夫致仕。卒谥庄敏。全宋文·卷四一二○
王师心(一○九七——一一六九),字与道,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政和八年登进士第,授沭阳县尉。绍兴初知长溪县,改太府寺丞、将作少监,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历知袁、衢、洪诸州,入为户部侍郎、敕令所详定官。出守荆南府,召权吏部尚书,再出知绍兴府、福州,兼浙东、福建路安抚使。乾道元年致仕。五年十二月卒于家,年七十三,谥庄敏。见汪应辰《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三),《金华先民传》卷三,《金华贤达传》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5 【介绍】: 宋信州弋阳人,字长卿。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高宗绍兴中累除参知政事,拜右相,迁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庐州,朝臣遣家预避,独康伯迎眷属入浙,并奏请高宗亲征。虞允文寻大败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以病请去位。次年金兵复南犯,再任左相兼枢密使。卒谥文恭,后改谥文正。全宋诗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弋阳(今属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授长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为敕令所删定官,通判衢州。绍兴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为枢密院计议官。十三年,迁军器监。出知泉、汉州。二十七年,权吏部尚书,寻拜参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枢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赠太师,谥文恭,后改谥文正。有《陈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见本集卷七刘珙《陈鲁国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陈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长卿,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迁太学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绍兴中,为户部、司勋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桧死,除吏部侍郎,兼礼、户、刑部,迁吏部尚书。二十八年九月,除参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进左仆射。金人败盟南侵,康伯主战。孝宗即位,命兼枢密使。隆兴改元,乞退,出判信州,进封福国公,又判绍兴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谥文恭,庆元中改谥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见《宋史》卷三八四本传、《宋史·艺文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字子骏,号樵风。傅墨卿从弟。徽宗政和五年进士。为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因不从方士林灵素授符箓被谮,出为蒲圻县丞。高宗初,除直龙图阁、知越州,徙知婺州。召拜秘书少监,寻权户部侍郎。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有《樵风溪堂集》、《夏小正戴氏传》。全宋诗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骏,号樵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南宋馆阁录》卷七)。除辟雍正,改婺州州学教授,迁国子正。丁忧服除,召为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被谮,出为鄂州蒲圻县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四年,除直龙图阁、知越州,寻移婺州(同上书卷三一、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试秘书少监,权尚书吏部侍郎、充淮东宣谕使(同上书卷四八、五○)。二年,充徽猷阁待制,为都督府参谋兼权知建康府(同上书卷五三、五八)。六年,试中书舍人兼权户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二)。事见宋《嘉泰会稽志》卷一五。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八二○
傅崧卿(?——一一三八),字子骏,号樵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甲科,宣和中累迁考功员外郎,兼太子舍人。建炎中,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充浙东防遏使。除直龙图阁、知越州,改婺州。进秘书少监,权户部侍郎,充淮东宣谕使,加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绍兴二年,落提举洪州玉隆观。六年,充都督府参谋官,复集英殿修撰,进中书舍人。七年,加给事中,兼史馆修撰。八年,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卒。著有《樵风集》六十卷、《奏议》十五卷、《西掖制诰》三卷、《夏小正戴氏传注》四卷(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七○、职官三九之一、职官四○之八、职官七○之一○、选举二○之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四、二九、三一、五八、五九、一○○、一○二、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嘉泰会稽志》卷一五。宋登科记考
字子骏,号樵风。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政和五年省元,终给事中兼史馆修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8—1170 【介绍】: 宋严州寿昌人,字审言。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历饶州教授、知江宁县、通判江州。以忤秦桧意,罢去。桧死,擢殿中侍御史。时知枢密院事汤鹏举效桧所为,广置党羽,义问累章劾罢之。迁吏部侍郎,拜同知枢密院事。金主完颜亮南侵,奉命督师抵御,因不习军旅,措置多失当,罢提举宫观。复为言者所论,谪饶州。卒谥恭简。全宋文·卷四一五一
叶义问(一○九八——一一七○),字审言,严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建炎二年进士。为临安府司理参军、饶州教授、知江宁县,通判江州。行太常博士、直秘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累上章劾汤鹏举。迁吏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寻兼侍读,拜同知枢密院事,不习军事,请罢。隆兴初被劾,谪饶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谥恭简。见《宋史》卷三八四《叶义问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八、一七九,《景定严州续志》卷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钱伯言(?~一一三八),字逊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协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八月,知杭州,十月,移知镇江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一○)。三年,责澧州居住,再贬永州安置(同上书卷二一)。绍兴八年,卒于岩州(同上书卷一二四)。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钱伯言(?——一一三八),字逊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协子。宣和元年,以中散大夫、知袭庆府赐进士出身,直秘阁。累官徽猷阁待制。三年十二月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后知海州。七年四月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炎元年,任开封尹,试尚书吏部侍郎,晋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移知镇江府。以失守弃城谪永州安置。绍兴八年卒于严州。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一、职官六九之一七、选举九之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嗣深。黄廉子。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累官广东转运判官,兼提举市舶。以疏言岭表所产不足以奉玉食被免官,未几复职,迁户部尚书致仕。有文集、奏议、《春秋讲义》等。全宋诗
黄叔敖(?~一一三八),字嗣深,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官广东转运判官,徙提点荆湖北路刑狱。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一四)。以通议大夫致仕。八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七)。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黄叔敖(一○六六——一一三八),字嗣深,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廉幼子,庭坚从弟。元祐六年登进士第,为封丘县主簿。政和中为广东转运判官兼提举市舶,移湖南。宣和中官吏部郎中,除直秘阁、直显谟阁,为河北转运副使。靖康末直徽猷阁、知襄阳府。建炎初,以遇盗委弃城守,落职,降充监当。后为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复直徽猷阁。绍兴元年,诏以叔敖「文学吏事皆有可观」,除给事中,又兼侍读。二年,迁户部侍郎,仍兼侍读,提领榷货务、兼修政局详议官。寻迁户部尚书。四年,御史劾其职业不修,降充徽猷阁待制、奉祠。八年五月卒,年七十三。有文集及奏议二十卷、《春秋讲义》五卷。见《山谷别集》卷九《叔父给事行状》,黄㽦《山谷先生年谱》卷一,《楚纪》卷五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四、三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九、二四、五○、五四、五六、七七、一一九,《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州人,字立道。徽宗大观中赐上舍出身。高宗绍兴三年权监察御史,论劾不避权贵。以兵部尚书知处州,抑强扶弱,所部肃然。召除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寻遭劾罢,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处州。请祠,提举临安洞霄宫。卒谥忠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仲达,一作仲理。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宣和间累官至尚书右丞,出守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以军乱被囚落职。二年复起为直秘阁,守濮州。金兵陷城,为所执,金将嘉其忠义放归。卒赠少保。有《卤薄图》、《祭服制度》,及与弟虚中合纂《纶言集》等。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达,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宣和中,历校书郎、符宝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书舍人迁给事中,继迁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国史,充议礼局详议官,再迁吏部尚书。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诰,兼侍讲,累官尚书右丞。靖康元年,罢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又知潼川府。绍兴初请祠,得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九年卒,赠少保。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六、选举一之一四、选举二○之二、礼三四之二、仪制一一之五及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 【介绍】: 宋吉州龙泉人,字次仲。徽宗政和间进士。高宗绍兴初历礼部员外郎,广东、广西提点刑狱公事。十年以司封郎中为起居舍人、权工部侍郎。时秦桧与金约议和,以孝友同舍生,冀其助己,乃私访之,孝友曰:“议和本非至计,因遂销兵,如后患何!”桧不怿。寻卒,诏除敷文阁待制致仕。全宋文·卷三四○五
郭孝友(?——一一四○),字次仲,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绍兴初为礼部员外郎,五年提点广东刑狱公事,移广西。后以尚书司封郎中为起居舍人。十年十二月,权尚书工部侍郎,俄卒,诏除敷文阁待制致仕。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八六、一三八,《南宋馆阁录》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字方叔。李定孙。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出为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听陈诉,为申理。以奉使称职,除给事中、吏部侍郎。历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阁待制知吉州,奉祠归。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全宋诗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学,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明嘉靖《惟扬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温、婺、淮宁等州府。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知陈州时,为金人所执。十二年和议成,放归(《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八)。回朝后,历任给事中、礼部、吏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官终徽猷阁待制(清康熙《扬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隐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卷,其中诗四卷。 李正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五三五
李正民(?——一一五一),字方叔,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祖定,父景渊。政和二年登进士第。七年,以迪功郎试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知湖州,入为尚书吏部左司员外郎,寻兼权中书舍人。四年,差充两浙江西湖南抚谕使,诣虔州问安隆祐太后。还,擢右谏议大夫,除给事中。试吏部侍郎,移礼部。绍兴元年出知吉州,改江西安抚使兼知洪州,以滥赏罢为祠官。六年,起知筠州,不赴,改婺州、温州。九年,知淮宁府,寻为金人所获。和议成,南还,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秀州海盐。绍兴二十一年卒。著有《己酉航海记》、《大隐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宋会要辑稿》后妃二、职官二、选举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六、三九、四五、四九、六五、一三三、一三五、一六二及《大隐集》卷四所载诸文。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子潚(一一○一~一一六六),字清卿,号澹庵,太祖六世孙。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真州司法参军,改衢州推官。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为两浙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二十九年,知临安府(《乾道临安志》卷三)。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沿海制置使,历知明州、福州、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事见《历朝上虞诗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赵子潚(一一○二——一一六七),字清卿,秦康惠王后,令奥子。宣和六年进士,调仪真掾。为衢州推官,兼安抚司机密文书。历州郡,除少监,升吏部郎中,任户部郎、总领江淮军马钱粮。除直秘阁,江淮转运副使。又直敷文阁,两知临安。寻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进龙图阁,移镇福州,又知泉州。乾道三年卒,年六十六。见胡铨《龙图阁学士赠少傅赵公墓志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康执权,字平仲(《四六谈麈》),开封(今属河南)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寓居永嘉(《宋诗纪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为国子祭酒(《鸿庆居士集》卷二五《国子祭酒康执权鸿胪卿》)。二年(一一二八),兼权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五)。三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奉祠(同上书卷二四)。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七)。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上书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康执权,字平仲,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上舍释褐,靖康末为国子祭酒、鸿胪卿。高宗立,召为起居郎,试给事中,为尚书工部、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建炎三年,充显谟阁直学士。绍兴十八年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五、一七、一八、二四、一七七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晁冲之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初任四川总领财赋司干办公事。孝宗乾道初知兴元府,时称良吏。历知恭州、荣州、合州,以敷文阁直学士为临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家富藏书,又得南阳井度赠书,为校雠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另有《昭德文集》、《易诂训传》等。全宋诗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馆阁录》卷八),号昭德先生,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冲之子。靖康之乱入蜀。高宗绍兴中进士,调荣州司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一一四七),辟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历知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荣州(《郡斋读书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华楼记》)。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官论罢。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泸州,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五、二○)。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扬州(同上书食货一之四五)。除临安府少尹,旋罢(《咸淳临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斋读书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号昭德先生,冲之子,公溯兄,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今江苏徐州)。靖康之乱,逃离汴京,流落吴楚。绍兴初入蜀,与蜀中文士李焘、苏符、程敦厚、赵次公交游。二年登进士第,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十五年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寻知恭州,移荣州、合州,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被劾罢,复职知泸州。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隆兴二年兼国史院编修官,旋为右正言,多所论列。迁殿中侍御史,徙户部侍郎。乾道元年出知泸州,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六年为淮南东路安抚使兼知扬州,七年移潭州。擢吏部侍郎,除临安府少尹,以与判官不合罢。晚居嘉州卒。公武学有渊源,闻见广博,著有《易诂训传》、《尚书诂训传》、《毛诗诂训传》、《中庸大传》、《春秋诂训传》、《石经考异》、《稽古后录》、《通鉴评》、《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斋读书志》。事迹具《郡斋读书志校證》附录一《晁公武传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5 【介绍】: 宋开封人,南渡后居宁国太平,字仁甫。吕夷简从曾孙。徽宗宣和七年进士。屡辟主管机宜文字。历知德安县,招辑流亡,建学舍以教其子弟。累除权礼部侍郎,凡内禅典礼前未有者,多所订正。官终知池州、徽州。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吕广问(一一○三——一一七五),字仁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东)人。年二十,贡太学。宣和七年进士,授宣州士曹掾,改司理参军,调徽州婺源县主簿。入权邦彦、李光幕府。光南迁,罢居黄山之隅。后知江州德安县,通判筠州、虔州。召为礼部员外郎。绍兴二十七年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移浙西路,迁本路提点刑狱兼权湖州。除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副使。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拜起居郎,除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出知池州,以病移徽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见《南涧甲乙稿》卷二○《吕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