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8,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大使咒法经
天使
五天使
五大使者
五大使者经
五天使者
五天使经
五利使
五使者
五钝使
五种与愿金刚使
不动使者
不动使者法
不动使者秘密法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大使咒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大使者毗那夜迦之咒法。
天使
【佛学大辞典】
(天名)阎魔王之使。天者自然之义,发自自然之业道而警告世者,譬之曰天使。经中说三天使五天使。
五天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说五天使,于三天使加生与王法之牢狱者。又云五大使者。
五大使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天使者: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王法牢狱。阎王责罪人曰:我于世间现此五使者诫汝,汝何未见之。见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天使者,即生、老、病、死、王法牢狱。
五大使者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之异名。
五天使者
【佛学大辞典】
(杂名)生、老、病、死、王法牢狱、之五者,(参见:天使)
天使
【佛学大辞典】
(天名)阎魔王之使。天者自然之义,发自自然之业道而警告世者,譬之曰天使。经中说三天使五天使。
五天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阎王五使者经之异名。【又】(杂语)梵语室罗缚拿S/ra%van!a,见梵语杂名。
五利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使中之前五者,身见等之五见也。此五见由迷于四谛之理性而起。为惑性之锐者,故名利使。即见修二惑中之见惑,于(参见:道一时断之者。见五见)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急性的烦恼,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参见:十使)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三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转不息,故名为使。(名色者,名即心也,色即色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二、边见使〕,边见者,谓诸众生,于前之身见,或执为断,或执为常,各执一边也。由此边见,驱役心神,流转不息,故名为使。
〔三、邪见使〕,邪见者,谓诸众生,邪心取理,拨无因果,断灭一切善根也。由此邪见,驱役心神,流转不息,故名为使。(拨者,绝也。)
〔四、见取使〕,见取者,谓诸众生,于非真胜法中,谬计涅槃生心,取著于邪见中,执为正见也。由此见取,驱役心神,流转不息,故名为使。(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五、戒取使〕,戒取者,谓诸外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如鸡狗等邪戒,以为真戒,取以进行也。由此戒取,驱役心神,流转不息,故名为使。(鸡狗戒者,谓外道自计前世从鸡狗中来,今即学鸡一足独立,如狗啖粪秽也。)
十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十大惑。亦曰十根本烦恼。此中分利钝二种。贪瞋痴慢疑五者,谓之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者,谓之五利使。(参见:五利使及五钝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欲,二瞋恚,三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为根本,故标出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四使通于见思二惑,疑以下之六使,唯为见惑。又大乘唯识之义,四使与身边二见之六使,通于见修,疑与邪取戒三见之四使,唯为见惑。见大乘义章六,法界次第上之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瞋,瞋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佛学次第统编】
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也。台家分为五钝使、五利使。
一、五钝使 谓贪、瞋、痴、慢、疑也。
二、五利使 谓身、边、邪、取、戒也。
钝谓迟钝,谓此五种妄惑,由推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而言,故名为钝。利即快利,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瞋使。
〔三、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是为痴使。
〔四、慢使〕,自恃轻他之心名为慢。谓由恃己种姓、富贵、才能,轻蔑于他,是为慢使。
〔五、疑使〕,迷心乖理名为疑。谓若修戒定等法,不别真伪,暗钝无明,犹豫无决,是为疑使。
〔六、身见使〕,谓于名色阴入界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为身见使。(阴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入,故名十二入也。界即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也。)
〔七、边见使〕,谓于断常中,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为边见使。(断常者,谓外道妄计此身死已不生,故名断见;复计此身死已后当再生,故名常见。)
〔八、邪见使〕,谓邪心取理,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一阐提行,是为邪见使。(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九、见取使〕,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著,及行道之时,虽入种种观门,而真明未发,谬计所得为真、为胜,心生取著,是为见取使。(真胜法者,谓佛之正法,为真、为胜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真明未发者,谓本性之明,未显发也。)
〔十、戒取使〕,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如外道妄持鸡狗等邪戒,执为正戒,是为戒取使。(鸡狗戒者,谓外道妄计前世从鸡狗中来,即独立、啖秽,而行苦行也。)
五使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于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s%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邬波髻设尼Upakes%ini,又作乌波髻施你,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三、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五、请召,梵名阿羯沙尼Akars!an!i,又译钩召,招召。大日经第一曰:「左边画五种与愿金刚使。」大日经疏第五曰:「次作文殊五使者。」(参见:文殊)附录。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五钝使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本惑十使中贪瞋痴慢疑之五使。贪瞋痴慢之四使,都为迷执于世间事物而起之惑,其性分钝者,故谓为钝使。疑使为就四谛真理而起之惑,以犹豫不决为自性,其性分亦非锐者,故类从贪等四使而为钝使。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慢性的烦恼,即贪、瞋、痴、慢、疑。(参见:十使)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著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瞋恚使〕,瞋即忿怒,谓诸众生,于违情境上,起诸瞋恚,恼乱自他,由此瞋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三、无明使〕,无明即迷惑不了,乃痴惑也。谓诸众生,以迷心缘境,于一切法,不能明了,由此痴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四、慢使〕,慢即自恃轻他也。谓诸众生,自恃种姓富贵,有德有才,轻蔑于他。由此慢心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五、疑使〕,疑即犹豫不决也。谓诸众生,迷心乖理,不能通达法相,由此疑惑之所驱役,流转三界,故名为使。
十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十大惑。亦曰十根本烦恼。此中分利钝二种。贪瞋痴慢疑五者,谓之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者,谓之五利使。(参见:五利使及五钝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贪欲,二瞋恚,三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为根本,故标出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四使通于见思二惑,疑以下之六使,唯为见惑。又大乘唯识之义,四使与身边二见之六使,通于见修,疑与邪取戒三见之四使,唯为见惑。见大乘义章六,法界次第上之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瞋,瞋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佛学次第统编】
十使者,即十烦恼也。谓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也。台家分为五钝使、五利使。
一、五钝使 谓贪、瞋、痴、慢、疑也。
二、五利使 谓身、边、邪、取、戒也。
钝谓迟钝,谓此五种妄惑,由推身见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而言,故名为钝。利即快利,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瞋使。
〔三、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是为痴使。
〔四、慢使〕,自恃轻他之心名为慢。谓由恃己种姓、富贵、才能,轻蔑于他,是为慢使。
〔五、疑使〕,迷心乖理名为疑。谓若修戒定等法,不别真伪,暗钝无明,犹豫无决,是为疑使。
〔六、身见使〕,谓于名色阴入界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为身见使。(阴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入,故名十二入也。界即六根、六尘、六识之十八界也。)
〔七、边见使〕,谓于断常中,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为边见使。(断常者,谓外道妄计此身死已不生,故名断见;复计此身死已后当再生,故名常见。)
〔八、邪见使〕,谓邪心取理,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一阐提行,是为邪见使。(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九、见取使〕,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著,及行道之时,虽入种种观门,而真明未发,谬计所得为真、为胜,心生取著,是为见取使。(真胜法者,谓佛之正法,为真、为胜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真明未发者,谓本性之明,未显发也。)
〔十、戒取使〕,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如外道妄持鸡狗等邪戒,执为正戒,是为戒取使。(鸡狗戒者,谓外道妄计前世从鸡狗中来,即独立、啖秽,而行苦行也。)
五种与愿金刚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使者)
五使者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文殊五使者,五种金刚使。即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列位于主尊文殊菩萨左方之五童子也:一、髻设尼Kes%inl,又作计设尼,继室尼。二、邬波髻设尼Upakes%ini,又作乌波髻施你,乌波髻施尼,优婆计设尼。三、质多罗Citra,又作质怛罗。四、地慧,梵名嚩苏摩底Vasumati,又译财慧。五、请召,梵名阿羯沙尼Akars!an!i,又译钩召,招召。大日经第一曰:「左边画五种与愿金刚使。」大日经疏第五曰:「次作文殊五使者。」(参见:文殊)附录。
不动使者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不动尊之童子形,谓之不动使者,给使于行人之意也。(参见:不动明王)
不动使者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祈念不动使者之法。即说于不动使者秘密经者也。【又】仪轨之名。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不动使者秘密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本经述使者即毗卢遮那之化身,而能满种种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