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7,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使事
当使
使唤
且使
转运使
正使
使相
密使
公使
假使
信使
节度使
使轺
虽使
至使
《漢語大詞典》:使事
诗文中引用典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 唐 人有寄託,故使事灵;后人无寄託,故使事版。”
《漢語大詞典》:当使(當使)
倘使。连词。表示假设。墨子·兼爱下:“当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孙诒让 间诂引 王引之 曰:“‘当’与‘儻’同。若,此也。言儻使此二士之言行相合,则无言而不行也。”韩非子·人主:“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 梁启雄 解引 王引之 经传释词:“‘当’与‘儻’同。儻,或然之词。”一说“当使”即“尝使”。 陈奇猷 集释引 于省吾 曰:“按当尝古字通。当使,即尝使,犹言试使也。”
《國語辭典》:使唤(使喚)  拼音:shǐ huàn
1.差遣、任用。《西游记》第四四回:「你怎的不尊三宝,不敬佛法,不去看经拜忏,却怎么与道士佣工,作奴婢使唤?」《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我就在这一两年内要中,中了那里没有使唤处?」
2.称奴仆,奴婢。《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奴家身畔,只有一使唤梅香在此,就教它整顿酒器。」也称为「使唤的」。
分類:使唤
《漢語大詞典》:使换
亦作“使唤”。
(1).叫人替自己做事。 清 李渔 《意中缘·毒诓》:“你若要服事我,只除非写一张卖契,待我把几两身价与你,纔好使换。”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小时候替田主看牛放羊,最会出主意闹着玩,别的同年纪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听他使唤。”
(2).使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而他自己真正象俗话说的‘卖鞋的赤脚跑’,为了变卖成几个活钱使换,始终没舍得尝尝那苹果是甚味。”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急得 小彩 冒汗,针也不听使唤,尽往手上扎。”
《漢語大詞典》:且使
假使;倘若。《公羊传·隐公三年》:“且使子而可逐,则先君其逐臣矣。”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汉书·元后传:“且使鬼神无知,何用庙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且使如其言矣,而举国犹孱,授之巨兵,奚能胜任,仍有僵死而已矣。”
分類:假使倘若
《国语辞典》:转运使(转运使)  拼音:zhuǎn yùn shǐ
职官名。唐时始置,掌管运输财赋、粮食等事务,多为大臣兼任。宋时则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高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明代的转运使则仅掌理盐政。
《漢語大詞典》:正使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
(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漢語大詞典》:使相
唐 代中期凡为宰相者必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为使相。 宋 初因之,以亲王、留守、节度使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实际上不主政事。如 王安石 罢相后以 镇南军 节度使同平章事判 江宁府 ,即其例。 明 代官场中用以称以辅臣身分督师者, 清 代用以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唐明皇 天宝 十五载六月,授 崔圆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郡长史、剑南节度如故,使相始也。” 清 张际亮 《传闻》诗:“地阴将军仍卧甲,天高使相但衔杯。”
《國語辭典》:密使  拼音:mì shǐ
秘密的使者。如:「根据密使传来的消息,两国可望做进一步的交流。」「这位密使负有特殊的使命,要商议两国撤军的条件,弭平这场战争。」
分類:秘密使者
《國語辭典》:公使  拼音:gōng shǐ
政府派驻外国处理交涉事务的外交官,地位次于大使。
《國語辭典》:假使  拼音:jiǎ shǐ
1.如果。《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假使臣得同行于箕子,可以有补于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有何耻?」《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假使小的有儿子,少爷送去考,也没有人敢说?」也作「假如」、「假若」。
2.即使、纵然。《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也作「假饶」、「假如」、「假若」。
《國語辭典》:信使  拼音:xìn shǐ
奉命传递讯息、信函的使者。《南史。卷六四。徐文盛传》:「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漢語大詞典》:使轺(使軺)
使者所乘之车。 宋 岳珂 桯史·刘观堂读赦诗:“而况申遣使軺……来存殁者万餘里,慰契阔者十六年。” 元 王恽 《题常仁卿运使西觐纪行》诗:“九万鹏搏翼,孤忠驾使軺。”
分類:使者
《漢語大詞典》:虽使(雖使)
犹纵然。墨子·节葬下:“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分類:纵然
《漢語大詞典》:至使
犹致使。至,通“ 致 ”。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宣姜后:“ 姜后 脱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使弱力少智之子,被穿帷败,寄死不敛,冤枉穷困,不敢自理。”
分類: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