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代人捉刀  拼音:dài rén zhuō dāo
汉曹操将见匈奴使者,以己形陋自惭,故使崔季圭代之,曹操捉刀立床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如:「他常代人捉刀写剧本赚外快。」
《漢語大詞典》:凤凰衔书(鳳凰銜書)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本谓帝王受命的瑞应。后亦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 汉 焦赣 《易林·泰之益》:“凤凰衔书,赐我玄圭,封为 晋侯 。”
《漢語大詞典》:斧车(斧車)
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后汉书·舆服志上:“大使车,立乘,驾駟,赤帷。持节者,重导从:贼曹车、斧车、督车、功曹车皆两。”
《漢語大詞典》:赤车使者(赤車使者)
(1).指天子使者。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 昇仙桥 下,赤车使者,客於 临邛 ,文雅雍容。” 唐 陈子昂 《冬夜宴临邛李录事宅序》:“赤车使者,下官虽谢於古人; 锦里 名家,羣公岂慙於昔彦。”参见“ 赤车 ”。
(2).植物名。荨麻科。根可供药用。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用射鬼丸、赤车使者丸、冠军丸、徐长卿散。” 宋 王安石 《追寄》诗:“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赤车使者﹝集解﹞引 苏恭 曰:“赤车使者,苗似香葇、兰香,叶茎赤,根紫赤色。”
《漢語大詞典》:赤车(赤車)
(1).古代显贵者所乘的红色的车。后汉书·鲜卑传:“ 邓太后 赐 燕荔阳 王印綬,赤车参驾。” 唐 刘禹锡 《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会 江 淮 间民被水祸,上愍焉,特命公宣抚之。时以便宜及物。赤车所至,如东风变枯,条其利病,復奏咸可。” 清 陈维嵩 《鹧鸪天·七夕后一夕路次淮阴作》词:“赤车应詔浑閒事,赢得征尘涴旅颜。”
(2).古代收捕犯人的官吏所乘之车。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尊任残贼,信用姦佞,诛戮忠正,覆按口语,赤车奔驰,法冠晨夜,寃繫无辜,妄族众庶。” 李贤 注:“《续汉志》曰:‘小使车,赤轂白盖赤帷,从騶骑四十人。’”按,当是近小使车。后汉书·舆服志上:“近小使车,兰舆赤轂,白盖赤帷。从騶骑四十人。此谓追捕考案、有所勑取者之所乘也。” 清 吴伟业 《偶得》诗:“一自赤车收 赵 李 ,探丸无復 五陵 豪。” 清 唐孙华 《快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赤车偏收捕,緹骑走四方。”
《國語辭典》:存候  拼音:cún hòu
问候、慰问。如:「来函诸多关照,存候之意不胜感激。」也作「存问」。
《漢語大詞典》:释軷(釋軷)
古代使者远行,设酒脯,祭道神的礼节。仪礼·聘礼:“出祖释軷,祭酒脯,乃饮酒于其侧。” 郑玄 注:“释酒脯之奠於軷,为行始也。《诗传》曰:‘軷,道祭也,谓祭道路之神。’”参见“ 軷祭 ”。
《漢語大詞典》:軷祭
祭行道之神。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武帝宴》之二:“犒兵随后拒,軷祭逐前师。”《诗·邶风·泉水》“饮饯于禰” 唐 孔颖达 疏:“軷祭,则天子诸侯卿大夫皆於国外为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差官軷祭及清道:“禋祀与郊祀,俱差祠官軷祭。” 清 陶炜 《课业馀谈·礼》:“祖道,祖祭名,即軷祭行人,祭 黄帝 子 纍祖 也。”
分類:行道
《漢語大詞典》:戎王使者
中药名。即独活。也称胡王使者。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之三“万里戎王子,何年别 月支 ” 清 仇兆鳌 注:“《本草》: 日华子 云:独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当是其类。”
《漢語大詞典》:少鹙
神话中的三青鸟之一,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的使者。
《漢語大詞典》:三天使
佛教谓老、病、死三苦为 阎摩王 的三使者。按,阎摩王为管理地狱之王。起世经·地狱品:“有三天使在於世间,何等为三?所谓老、病、死。”
分類:佛教使者
《漢語大詞典》:蠲使
奉命蠲免徭役的使者。新唐书·食货志一:“ 玄宗 初立求治,蠲傜役者给蠲符,以流外及九品京官为蠲使,岁再遣之。”
《漢語大詞典》:九天采访(九天採訪)
“九天采访使者”的略称。类说卷七引庐山记:“ 明皇 梦神仙称‘九天採访’,巡纠人间,欲於 庐山 作宫,木料不求而足。”
分類:使者略称
《漢語大詞典》:九天使者
“九天采访使者”的略称。 宋 徐铉 稽神录·庐山卖油者:“ 庐山 下卖油者养其母甚孝谨,为暴雷震死。其母自以无罪,日号泣於 九天使者 之祠,愿知其故。”
分類:使者略称
《漢語大詞典》:昆仑使者(崑崙使者)
神话传说中的 西王母 的使者。据《汉武帝内传》载, 武帝 居 承华殿 ,见一青衣子,自称为 西王母 所使,自 昆仑山 来,传命帝服清斋,绝人事,以待 西王母 来相会晤。 唐李贺《昆仑使者》诗:“ 崑崙 使者无消息, 茂陵 烟树生愁色。”
《漢語大詞典》:讲使(講使)
议和的使者。 明 吴应箕 《与袁临侯开府书》:“声息方急,则 应 抚先归;讲使未通,而 凤 督已撤。”
分類:议和使者
《國語辭典》: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拼音:liǎng guó xiāng zhēng,bù zhǎn lái shǐ
(谚语)比喻双方交恶,不应为难或迫害中间的联络人。《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也作「两国相争,不阻来使」、「两国相争,不罪来使」、「两国战争,不斩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