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瑽瑢  拼音:cōng róng
拟声词。形容玉石碰撞声。宋。陈师道〈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缅怀弁服士,酬献鸣瑽瑢。」
《漢語大詞典》:钗佩(釵珮)
钗子和珮玉。泛指妇人饰物。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釵珮,谓之辟寒金。”
《漢語大詞典》:衡璜
珩与璜。亦泛指佩玉。礼记·月令“服仓玉” 汉 郑玄 注:“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珮者之衡璜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揖让展礼,衡璜节步。”周礼·天官·玉府“佩玉” 唐 贾公彦 疏:“案《毛诗传》:‘衡璜之外,别有琚瑀。’”
分類:佩玉
《漢語大詞典》:霜佩(霜珮)
白色佩玉。 唐 白居易 《筝》诗:“霜珮鏘还委,冰泉咽復通。”
分類:白色佩玉
《漢語大詞典》:琄琄
佩玉貌。尔雅·释训:“皋皋琄琄,刺素食也。” 郝懿行 义疏:“琄者,诗·大东传:鞙鞙,玉貌。释文:鞙字或作琄。”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贵人佻佻,佩璲琄琄。”
分類:佩玉
《漢語大詞典》:韨佩(韍佩)
蔽膝和佩玉。古代表示身份的一种服饰。后汉书·舆服志下:“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贵贱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执事,礼之共也。故礼有其度,威仪之制, 三代 同之。五霸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为章表。”
《漢語大詞典》:珩黻
佩玉和蔽膝。本为大夫以上者的服饰,后泛指贵官服饰。 明 夏完淳 《陆士衡羁臣》诗:“君王德孔懋,珩黻荣贱躯。”
《漢語大詞典》:搢綎
系佩玉于身。谓居官。綎,佩玉的丝绶。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分類:佩玉居官
《漢語大詞典》:玉觿
锥状佩玉器,解小结用。 南朝 梁武帝 《长安有狭斜行》:“大妇理金翠,中妇事玉觿,小妇独闲暇,调笙游曲池。”
《漢語大詞典》:珩组(珩組)
系佩玉的组绶,有官位者的佩饰。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屠羊钓壑之士,厌洗耳而袭簪佩;版筑藏巖之逸,去燥穀而紆珩组。”
《漢語大詞典》:弁组(弁組)
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所佩玉、印的绶带。因以指仕宦。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家世弁组,颇务豪盛。”
《漢語大詞典》:柴天改玉
谓改朝换代。柴天,烧柴祭天;改玉,改换佩玉。 清 黄宗羲 《余恭人传》:“柴天改玉之交,皇风未畅,鼎族阽危,謡言沸火。”
《漢語大詞典》:瑽然
佩玉般的声音。 清 龚自珍 《说居庸关》:“自入 南口 ,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
分類:佩玉声音
《漢語大詞典》:佩衽(珮衽)
佩玉和衣襟。《楚辞·九章·悲回风》:“抚佩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佩玉和衣襟。《楚辞·九章·悲回风》:“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珮,一本作“ 佩 ”。
《漢語大詞典》:佩袋(珮袋)
以红纱制成的一种小袋子,专用以套在佩玉上。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珮袋:“古今制度,有一时创获,其后循用不可变者。如前代之笏囊,与本朝之佩袋是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笏囊珮袋:“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 敏行 惶怖伏罪,上特宥之。命自今普用佩袋,以红纱囊之。虽中外称便,而广除中清越之音减矣。”
装玉佩的纱袋。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珮袋》:“ 嘉靖 中,世庙升殿,尚寳司卿 谢敏行 捧寳。玉珮飘颻,与上珮勾连不脱……因詔中外官俱製珮袋,以防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