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鸣玉(鳴玉)  拼音:míng yù
1.古时富贵人家常佩带宝玉为饰,一有动作,佩玉便相触发声,因此称为「鸣玉」。《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
2.击玉发出响声。《文选。陆机。文赋》:「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漢語大詞典》:鸣佩(鳴珮)
亦作“ 鸣珮 ”。
(1).佩玉。《文选·谢朓〈直中书省〉诗》:“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洁。” 李周翰 注:“鸣珮,所佩玉也。”
(2).比喻出仕。 明 唐顺之 《赠袁御医芳洲》诗:“鸣佩偶随供奉侣,下帘长对道家言。”参见“ 鸣玉 ”。
分類:佩玉出仕
《國語辭典》:鸣玉(鳴玉)  拼音:míng yù
1.古时富贵人家常佩带宝玉为饰,一有动作,佩玉便相触发声,因此称为「鸣玉」。《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
2.击玉发出响声。《文选。陆机。文赋》:「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漢語大詞典》:委佩(委珮)
亦作“ 委珮 ”。
(1).恭敬貌。谓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郑玄 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竭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 珮 ”。
(2).指下垂的佩玉。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霏霏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元 柳贯 《送李士弘侍读摄祠王屋》诗:“林光忽与升烟合,云气初承委佩重。”
《漢語大詞典》:佩玦(珮玦)
有缺口的环形佩玉。庄子·田子方:“缓佩玦者,事至而断。” 成玄英 疏:“缓者,五色絛绳,穿玉玦以饰佩也。”参见“ 佩环 ”。
(1).玉佩的一种。环形而有缺口。 宋 陈师道 《次韵麟等诗及破余酒戒》:“丈夫意气合,珮玦不循鉤。”
(2).泛指佩玉。 元 周巽 《野有梅而托兴焉》诗:“吁嗟美人兮,赠我以琼英。酬以珮玦,聊结中情。”
《國語辭典》:佩环(佩環)  拼音:pèi huán
古代妇女挂在身上的玉器,走动时会发出声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漢語大詞典》:服玉
佩玉;冠饰之玉。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服玉,冠饰十二玉。” 孙诒让 正义:“《弁师》又有玉笄、玉瑱,当亦在服玉之内。 先郑 不言者,文不具。又《月令》春服苍玉…… 后郑 注彼云:‘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佩之衡璜也。’”
分類:佩玉冠饰
《漢語大詞典》:宝佩(寶佩)
佩玉的美称。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宝佩鸣风,丰貂映日。”《宋史·乐志十六》:“衮衣辉焕,宝佩琳琅。”
分類:佩玉
《國語辭典》:环佩(環佩)  拼音:huán pèi
1.圆形玉佩。后多指妇女的饰物。《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也作「环佩」。
2.比喻美女。也作「环佩」。
《國語辭典》:环佩(環珮)  拼音:huán pèi
1.圆形玉佩。后多指女子佩戴的饰物。《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西游记》第二三回:「一副提炉,香云霭霭,环佩叮叮,那妇人带著三个女儿,走将出来。」也作「环佩」。
2.比喻美女。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也作「环佩」。
《漢語大詞典》:玉节(玉節)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漢語大詞典》:朱绂(朱紱)
(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程颐 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 唐 杜牧 《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
(2).指做官。 唐 陈子昂 《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 保安 子 天祐 ,食藿悬鶉,臣窃愧之。”
(3).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文选·曹植〈责躬〉诗》:“冠我玄冕,要我朱紱。” 李善 注:“礼记曰:‘诸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綬。’《苍頡篇》曰:‘紱,綬也。’”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特颁朱紱,俾耀铜章。”
《漢語大詞典》:杂佩(雜珮)
亦作“ 杂珮 ”。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漢語大詞典》:玉声(玉聲)
(1).佩玉相击的声音。用以节步。礼记·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 孔颖达 疏:“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习仪容,又观容听己珮鸣,使玉声与行步相中适。”《宋书·乐志二》:“多士盈九位,俯仰观玉声。”文献通考·乐十:“故燕乐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随弦成,盖若鹤鸣之嘹唳,玉声之清越。”
(2).引申为美妙的声音。 唐 杜牧 《闺情代作》诗:“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簫管玉声微。”
(3).对他人言语的敬称。战国策·楚策二:“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 齐 ;而不与,负不义於天下。”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又出玉声以教孤,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奉教乎?”
(4).敬称他人的诗文。 唐 令孤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初瞻綺色连霞色,又听金声继玉声。”
《國語辭典》:青虫(青蟲)  拼音:qīng chóng
1.蝶类、蛾类的幼虫。唐。徐寅〈初夏戏题〉诗:「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2.螟蛉的别名。参见「螟蛉」条。
《國語辭典》:组绶(組綬)  拼音:zǔ shòu
用来系印环等物的丝带。《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唐。白居易罢府归旧居〉诗:「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
《國語辭典》:玉玦  拼音:yù jué
玉制的耳饰,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玦寓决绝之意。《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國語辭典》:服饰(服飾)  拼音:fú shì
服装和佩饰。《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百官迎路拜揖,卓遂僭拟车服,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