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深揖
作揖时动作幅度大,表示恭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廷杖:“ 邹南皋 先生为余言,每遇天阴,骨间輒隐隐作痛,以故晚年不能作深揖。”
《漢語大詞典》:深喏
古人见面时一种礼节,一面大幅度作揖,一面出大声致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马綬 走近前,与 陈林 深喏一个。 陈林 慌忙回礼。”参见“ 唱喏 ”。
《國語辭典》:唱喏  拼音:chàng rě
1.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邦老做拜旦儿科云)嫂嫂,我唱喏哩。」《西游记》第五回:「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2.古代贵人驾车出行时,由差役前导,高声喏喝,使人规避。明。周祈《名义考。卷六。人部。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
《国语辞典》:拱进(拱进)  拼音:gǒng jìn
两手合于胸前作揖而行进。表示非常恭敬的前进姿态。《儒林外史》第二回:「申祥甫拱进堂屋,梅玖方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
《漢語大詞典》:礼揖(禮揖)
行礼作揖。 清 唐甄 潜书·尊孟:“礼揖不格刃,儒服不御矢,形也。”
分類:行礼作揖
《國語辭典》:簪笔磬折(簪筆磬折)  拼音:zān bǐ qìng zhé
形容礼仪完备且恭敬。《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唐。张守节。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磬折,谓曲体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
《漢語大詞典》:无礼喏(無禮喏)
行礼的一种方式:一边作揖,一边口说“无礼”,表示客气。《荡寇志》第一一六回:“众人方纔省悟,都大笑起来,唱个无礼喏,让坐。”
《漢語大詞典》:跣揖
赤着脚作揖。太平御览卷四六八引《淮南子》:“令尹 子佩 请饮 庄王 , 庄王 许诺。 子佩 之於京臺, 庄王 不往。明日, 子佩 跣揖北面,立於殿下,曰:‘昔君王许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
分類:着脚作揖
《国语辞典》:大喏  拼音:dà rě
一面作揖,一面大声致敬。《水浒传》第一二回:「梁中书道:『叫东京对拨来的军健杨志。』杨志转过厅前,唱个大喏。」
《漢語大詞典》:大肥喏
古时向人作揖并出声致敬叫“唱喏”。大肥喏谓深深施礼,表示对人更加尊重。《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笑道:‘大官人,却纔唱得好个大肥喏!’”《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 老残 肃然起敬的立起来,向 逸云 唱了个大肥喏,説:‘领教得多了!’”
《國語辭典》:打恭  拼音:dǎ gōng
弯腰行礼。《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将欲进门,忽然对著空中,连连打恭,口里应对,恰像有主人相迎的一般。」《红楼梦》第三回:「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也作「打躬」。
《漢語大詞典》:蹼蹼跄跄
磕头作揖貌。《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又有那酬神许愿之辈,口口声声叫大慈大悲 观世音 ;化米乞钱之流,蹼蹼蹡蹡,求善人善女善长者。”
分類:磕头作揖
《漢語大詞典》:拳揖
抱拳作揖。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 阿虎 把他送到门口,作了个拳揖说:‘ 阿兴哥 住左边近的村子里吗?’”
分類:抱拳作揖
《漢語大詞典》:仆仆亟拜(僕僕亟拜)
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 子思 以为鼎肉使己僕僕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宋 苏轼 《赐宣徽南院使充太一宫使冯京乞依职任官例祇赴六参不允诏》:“虽抑抑自警,知卿有 卫武 之风,而僕僕亟拜,非朕待 子思 之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只管那样僕僕亟拜,我这里一点不知,彼有所施,我无所受,徒然对了那木头牌子去拜,何苦呢!”
《国语辞典》:罗圈儿揖(罗圈儿揖)  拼音:luó quān ér yī
旋转身体以连续动作向周围诸人行作揖礼。如:「他向前一步,和大家打了一罗圈儿揖。」
《漢語大詞典》:罗圈揖(羅圈揖)
转着身体向四周作揖。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大天王 赶快走到 刘仁达 前边,一边作罗圈揖,一边求大家息怒,千万不要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