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暴乱(暴亂)  拼音:bào luàn
1.用暴力、违法的行动所制造的动乱。《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
2.制造暴动的人。《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漢語大詞典》:不静
(1).不安。书·大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
(2).不靖。指作乱之事。书·多方:“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 孔 传:“汝所蹈行,数为不安,汝心未爱我 周 故。”
分類:不安作乱
《國語辭典》:作孽  拼音:zuò niè
做恶而招祸殃。《书经。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红楼梦》第六○回:「雷公老爷也有眼睛,怎不打这作孽的!」
《漢語大詞典》:乱心(亂心)
作乱的心思。左传·昭公二年:“尔有乱心,无厌,国不女堪。”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降祸於 周 ,俾我兄弟并有乱心。”
《國語辭典》:狂童  拼音:kuáng tóng
狂妄顽劣的少年。《诗经。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漢語大詞典》:乱略(亂略)
(1).作乱的途径。书·武成:“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 孔 传:“略,路也。言诛 紂 敬承天意,以絶乱路。” 唐 独孤及 《为江淮都统使贺田神功平刘展表》:“自陛下率遏乱略,再造区宇,欃枪旬时,竹破瓦解。”明史·徐达传:“将军谋勇絶伦,故能遏乱略,削羣雄。”
(2).叛乱侵夺。左传·襄公八年:“君命敝邑:修尔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 宋 苏轼 《醉白堂记》:“文致太平,武定乱略。”
《國語辭典》:叛乱(叛亂)  拼音:pàn luàn
造反作乱。《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也作「反乱」。
《國語辭典》:逆乱(逆亂)  拼音:nì luàn
悖逆叛乱。《书经。舜典》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不孝不恭,其人至于逆乱,而后治之,于事不得宽也。」
《漢語大詞典》:倡乱(倡亂)
造反,带头作乱。《三国演义》第一回:“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武虚谷:“甲午秋, 寿张 王伦 倡乱,为 舒文襄公 所扑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这种骄兵,小不如意,一人倡乱,群起附和。”
《漢語大詞典》:国乱(國亂)
(1).国家的变乱。左传·僖公元年“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唐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
(2).指作乱的人。史记·晋世家:“ 盾 曰:‘弑者 赵穿 ,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國語辭典》:称乱(稱亂)  拼音:chēng luàn
举兵作乱。《书经。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分類:举兵作乱
《漢語大詞典》:首乱(首亂)
(1).带头作乱。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恶其首乱倡祸,法合诛屠,将息奸源,穷其党与。”明史·刘基传:“ 基 言 方 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
(2).作乱之为首者。明史·胡海传:“ 武冈 、 靖州 、 五开 诸 苗 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餘众,迁都督僉事。”
《漢語大詞典》:妖童
亦作“ 妖僮 ”。
(1).美少年。多指男色。 汉 仲长统 《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綺室。”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所至妖僮曼姬,丝竹杂进。”
(2).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妖童擢髮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妖童喷雾作狡獪,截江拦杀火又起。”
《國語辭典》:狂啸(狂嘯)  拼音:kuáng xiào
大声狂叫。如:「他喜欢站在山顶上放声狂啸,纾解心中的闷气。」
《漢語大詞典》:狂狡
(1).狂妄狡诈。《汉书·王莽传中》:“今狂狡之虏或妄自称亡汉将军,或称 成帝 子 子舆 ,至犯夷灭,连未止者,此圣恩不蚤絶其萌牙故也。” 晋 郭璞 《省刑疏》:“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北史·郭祚传:“ 萧衍 狂狡,擅断川瀆,役苦人劳,危亡已兆。”
(2).指狂妄狡诈之徒。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伤毁圣人者,狂狡也。”
(3).指叛乱者。汉书·诸侯王表序:“亡狂狡之忧,卒折诸 吕 之难, 成太宗 之业者,亦赖之於诸侯也。”新唐书·魏元忠传:“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 金 元好问 《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南征北怨而俱荷来苏,西被东渐而无思不服,独兹狂狡,犹尔跳梁。” 章炳麟 《安君颂》:“狂狡颠覂,应时就戮。”
《漢語大詞典》:伏戎
(1).埋伏军队或刺客。易·同人:“九三,伏戎於莽。” 孔颖达 疏:“伏潜兵戎於草莽之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僕谋伺其来,操兵入共击之……女谈笑如常,举手向 刘 曰:‘悉君心事,方将图效绵薄,何竟伏戎?’”
(2).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旧唐书·萧道孔纬等传赞:“如木斯蠹,自溃於中。抵巇侮乱,安责伏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