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5,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依佛
佛塔
真佛
佛印
佛宇
佛座
佛庐
佛面
佛号
佛眼
佛图
大佛
佛祠
佛理
佛陀
《漢語大詞典》:依佛
皈依佛门。 唐 卢纶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诗:“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 唐 姚合 《送文著上人游越》诗:“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
《漢語大詞典》:佛塔
佛教建筑形式。简称塔。俗称宝塔,亦称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 晋 法显 佛国记卷上:“此处别有佛塔。”南史·夷貊传上·扶南:“ 武帝 改造 阿育王 佛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髮。”
《高级汉语词典》:真佛
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
《國語辭典》:佛印  拼音:fó yìn
宋代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西元1032~1098)名了元,字觉老,住云居四十馀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漢語大詞典》:佛宇
佛寺。 唐 康骈 剧谈录·慈恩寺牡丹:“京国花卉之晨,尤以牡丹为上,至于佛宇道观,游览者罕不经歷。” 宋 苏舜钦 《顶破二山诗》:“因成两佛宇,幽邃号胜游。” 宋 苏辙 《游庐山山阳七咏·归宗寺》:“佛宇争惟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佛座
安置佛像的台。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经藏记》:“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
《漢語大詞典》:佛庐(佛廬)
指佛寺。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肥蕃马健,雪重佛庐乾。”新唐书·萧倣传:“ 懿宗 怠政事,喜佛道,引桑门入禁中为祷祠事,数幸佛庐,广施予。”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宫、官府、佛庐以瓦。”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佛面
(1).指佛像面部。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冥祥记》:“ 唐 贞观 二十年,征 龟兹 。有 薛孤训 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 龟兹 后,乃於精舍剥佛面金。”《水浒传》第八三回:“那军校道:‘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尅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涌幢小品:谚云:‘佛面上刮金’,陋之也。”
(2).佛的面子,佛的情面。 元 宋元怀 《拊掌录》:“ 赵閲道 罢政閒居,每见僧,接之甚恭。一日士人以书贄见,公读之终卷,正色谓士人曰:‘朝廷有学校,有科举,何不勉以卒业?’……后再往,门下人不为通。士人谓閽者曰:‘参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閽者曰:‘寻常来见诸僧,亦只是平平人,但相公道是重他袈裟。’士人笑曰:‘我这领白襴直是不直钱财?’閽者曰:‘也半看佛面。’士人曰:‘更那輟不得些少来看 孔夫子 面。’人传以为笑。”《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 王公公 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國語辭典》:佛号(佛號)  拼音:fó hào
佛的名号。《西游记》第一二回:「那一派仙音响喨,佛号喧哗。」《聊斋志异。卷三。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
《漢語大詞典》:佛眼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无量寿经》卷下:“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宋 苏轼 《赠杜介》诗:“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宋 苏辙 《书金刚经后》之二:“经言 如来 有五眼……以慧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
《國語辭典》:佛图(佛圖)  拼音:fó tú
1.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bdha的音译。也作「佛陀」。
2.塔的别名。《南史。卷四。齐武帝纪》:「又于山累石为佛图,其侧忽生一树,状若华盖,青翠扶疏,有殊群木。」也称为「浮屠」、「浮图」。
分類:佛寺佛塔
《骈字类编》:大佛
晋书五行志:桓石民为荆州,镇上明,百姓忽歌曰黄昙子。曲中又曰:黄昙英,扬州大佛来上明。顷之,桓石民死,王忱为荆州。黄昙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来上明也。
又北史齐幼主纪: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
分类:大佛
《漢語大詞典》:佛祠
犹佛堂。奉祀佛像的处所。 宋 赵抃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戒珠寺》:“ 蕺山 下视无穷景,况压山颠是佛祠。” 金 元好问 《白云乡》诗:“白塔亭亭古佛祠,往年曾此走京师。”
《漢語大詞典》:佛理
佛教的教理。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國語辭典》:佛陀  拼音:fó tuó
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ddha的音译。《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也作「浮屠」、「浮图」、「佛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