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七辩(七辯)
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於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説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説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説法,名随应辩。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説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启;情游彼岸,理惬 祗园 ;灵塔将涌,天华乍落。”《敦煌变文集·维麾诘经变文》:“必知菩萨,问得 维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辩之词不异。”
《漢語大詞典》:法匠
称美佛法精深之人。 南朝 梁 僧祐 《〈释迦谱目录〉序》:“名师法匠,职竞玄义,事源委积,未必曲尽。”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 晋 末 宋 初, 竺道生 为当时法匠,创大顿悟义。”
《漢語大詞典》:开缘(開緣)
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坛经·行由品》:“时大师至寳林, 韶州 刺史 韦璩 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 大梵寺 讲堂,为众开缘説法。”
《漢語大詞典》:轨范师(軌範師)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漢語大詞典》:证法(證法)
谓修炼和参悟佛法。 柳亚子 《苏玄瑛新传》:“初, 庄湘 欲以 雪鸿 妻 玄瑛 , 玄瑛 垂泪曰:‘吾证法身久,辱命奈何?’遂已。”
《漢語大詞典》:禅栖客(禪棲客)
指出家修佛法的人。 金 元好问 《少林雨中》诗:“重羡禪栖客,都无尘虑侵。”
《漢語大詞典》:讲度(講度)
佛教语。谓讲说佛法,得以度世。贤劫经·问三昧品:“讲度世业,无俗计念,意不忽忘,消除荫蔽。”
《漢語大詞典》:象域
佛教谓“象法”住世之域。即弘扬佛法所及的国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贤圣不仁,奔驰象域。”
《漢語大詞典》:狮弦(獅弦)
犹法音。演说佛法之音。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四出:“欲渡苦无舟,彼岸堪登否?谁把毒龙收,共听狮弦奏。”参见“ 狮子吼 ”。
分類:演说佛法
《國語辭典》:狮子吼(獅子吼)  拼音:shī zi hǒu
1.狮子的吼声。
2.比喻佛说法时发出很大的声音,震动世界。《维摩诘经。卷一。佛国品》:「狮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谕狮子吼众兽下之。」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诗〉:「当为狮子吼,佛法无南北。」也作「师子吼」。
3.比喻悍妻骂人的声音。宋。苏轼寄吴德仁兼𥳑陈季常〉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漢語大詞典》:智慧海
佛教语。比喻智慧广大,佛法无边。《无量寿经》卷下:“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
《漢語大詞典》:三车客(三車客)
指修行佛法的人。 明 徐渭 《访李岣嵝山人于灵隐寺》诗:“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参见“ 三车 ”。
《漢語大詞典》:三车(三車)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禅宗称释迦牟尼佛所付予迦叶的法。也就是禅宗以心印心的法门。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义。《景德传灯录。卷一。第一祖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陆游 普灯录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语,谓之正法眼藏。」
《漢語大詞典》:踏芦渡江(踏蘆渡江)
《坚瓠广集·离地草》引 唐 冯贽 《记事珠》:“ 兎牀国 有离地草,人以藉足,不步而行。 达磨 见 梁武 ,去来自由,以有此草也。其叶如芦,故传踏芦渡江。”因用指佛法广大,本领非凡。 清 赵翼 《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乘杯过河驶往还,踏芦渡江狎澔涆。”
《漢語大詞典》:搜神后记
一称《续搜神记》《搜神续记》。志怪小说集。旧题陶潜作。十卷。多记神仙佛法、精灵鬼怪故事。因书中有记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