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28,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须弥世界
邪见幢
小千世界
心心相印
南赡部洲
七灭诤法
破邪显正
毗婆沙部
聋盲瘖哑
六祖坛经
梁皇宝忏
密迹金刚
十二门论
十二分教
摄大乘论
《漢語大詞典》:须弥世界(須彌世界)
佛教传说中以 须弥山 为中心的小世界。《中国近代文论选·〈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总而言之,凡世界所有之事,小説中无不备有之,即世界所无之事,小説中亦无不包有之。忽而大千世界,忽而须弥世界,忽而文明世界。”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一滴水就是一个须弥世界;一只苍蝇的眼睛,也是一个华严世界。”参见“ 须弥山 ”。
《國語辭典》:须弥山(須彌山)  拼音:xū mí shān
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漢語大詞典》:邪见幢(邪見幢)
佛教指邪人所标榜的邪见,以大将之幢旗为喻。三论玄义:“善巧説法,燃正法炬,灭邪见幢。”《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但愿诸佛起慈悲,邪幢不久皆摧折。”
《國語辭典》:小千世界  拼音:xiǎo qiān shì jiè
古印度的宇宙观中,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九:「四洲及日月,须弥娄欲界,梵处各一千,名小千世界。」
《國語辭典》:大千世界  拼音:dà qiān shì jiè
1.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参见「三千大千世界」条。
2.广阔无边的世界。《镜花缘》第一○○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國語辭典》:心心相印  拼音:xīn xīn xiāng yìn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比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国语辞典》:南赡部洲(南赡部洲)  拼音:nán shàn bù zhōu
佛教宇宙观中四大部洲之一。位在须弥山南面咸海里,以盛产赡部树而得名。也译作「南阎浮提」。
《国语辞典》:七灭诤法(七灭诤法)  拼音:qī miè zhēng fǎ
佛教用语。佛教解决僧团纠纷的七种方法。《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五○:「佛告诸苾刍,有七灭诤法应当修学。」
《国语辞典》:破邪显正(破邪显正)  拼音:pò xié xiǎn zhèng
中国佛教三论宗的思想。三论宗阐说佛法时,因否定实有,所以对一切承认实有的学说都采取批判的立场。认为批判指摘异说的荒谬,即是显示真理。
《国语辞典》:毗婆沙部(毗婆沙部)  拼音:pí pó shā bù
佛教派别之一。包括迦湿弥罗毗婆沙、日下毗婆沙和中原毗婆沙三派。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主要的论师有法胜、胁尊者、世友、迦旃延尼子等。
《国语辞典》:聋盲瘖哑(聋盲瘖哑)  拼音:lóng máng yīn yǎ
1.耳不能听,眼不能见,口不能言。如:「虽然他天生聋盲瘖哑,却残而不废。」
2.佛教用语。八难之一。参见「八难」条。
《国语辞典》:六祖坛经(六祖坛经)  拼音:liù zǔ tán jīng
佛教典籍。为记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一卷,五十七节,不分品目。但由于现存的版本和写本间差异颇多,故其原貌如何已不可知。一般以敦煌写本题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为最古本。此外尚有日本兴圣寺本、曹溪原本和元僧宗宝改编本。诸本中以宗宝的改编本流行最广。
《国语辞典》:梁皇宝忏(梁皇宝忏)  拼音:liáng huáng bǎo chàn
一种中国佛教的忏悔仪轨。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邀高僧将文宣王萧子良撰的《净住子》删繁去芜,采集诸经妙语,编成十卷忏悔文,总列四十品章。原名《慈悲道场忏法》,因是梁武帝的创修,故俗称为《梁皇宝忏》。是中国最通行的忏悔仪轨之一。
《国语辞典》:密迹金刚(密迹金刚)  拼音:mì jī jīn gāng
保护佛法的天人。根据佛教的传说,密迹金刚原为法意太子,后来发愿要经常亲近佛,随侍佛的左右,普闻诸佛秘要密迹之事。后来真的成为五百名随从的首领。密迹金刚原只有一个,但在寺院三门殿内的两侧,各塑一尊,头戴宝冠,袒露上半身,手持金刚杵,作忿怒相。在中国古小说中则说金刚力士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也称为「金刚力士」。
《国语辞典》:十二门论(十二门论)  拼音:shí èr mén lùn
佛教典籍。《鸠摩罗什译,一卷》。内容分十二门解释大乘空观。中国佛教三论宗,将它和中论、百论合称「三论」。是三论宗主要依据的论典。在中国和日本颇受重视。
《国语辞典》:十二分教  拼音:shí èr fēn jiào
佛教将三藏依体裁和内容分成十二类。即一、修多罗(契经),指经典中散文体的经文;二、祇夜(应颂),指经典中以诗颂的型式重复前面散文体内容的经文;三、和伽罗那(授记),指带有预言性质的经文;四、伽陀(偈颂),指诗颂体的经文;五、优陀那(无问自说),指佛自宣说的经文;六、尼陀那(因缘),指记述佛说此经因缘的经文;七、阿婆陀那(譬喻),指譬喻形式的经文;八、伊提目多伽(本事),指佛说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九、阇陀伽(本生),指佛说过去世因缘的经文;十、毗佛略(方等),指佛说方正广大的经文;十一、阿浮陀达磨(未曾有),指记载佛陀显现神通的经文;十二、优婆提舍(论议),指广释佛语的经典。《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何故但立十二分教,不增、不灭?」也称为「十二部经」。
《国语辞典》:摄大乘论(摄大乘论)  拼音:shè dà shèng lùn
佛教典籍。著者不详,有三种汉译本,即北朝魏佛陀扇多译二卷本,南朝梁真谛译三卷本,唐玄奘译三卷本。本书以瑜伽行派的观点,建立大乘佛教的系统。是瑜伽行派的要籍,并深刻的影响中国佛教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