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安座 拼音:ān zuò
佛教用语。谓将佛像或神像安放于殿内的仪式。
《漢語大詞典》:部系
门派,派系。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漫谈·中国佛教的宗派》:“现在 西藏 所行的密宗和 唐 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 藏 密和喇嘛教,而称 唐 代 长安 的密教为 唐 密。”
《漢語大詞典》:七辩(七辯)
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
《大智度论》卷五五:“於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説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説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説法,名随应辩。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説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启;情游彼岸,理惬 祗园 ;灵塔将涌,天华乍落。”
《敦煌变文集·维麾诘经变文》:“必知菩萨,问得 维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辩之词不异。”
《漢語大詞典》:延寿堂(延壽堂)
佛教寺庙安置患病僧人之所。 明 净善
《禅林宝训·山堂小参》:“ 高庵 住 云居 ,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出诸己。”
《漢語大詞典》:玄籍
佛教或道教的经籍。 晋 僧肇 :“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
《法苑珠林》卷六九:“至如道家玄籍,斯则不然。”
《漢語大詞典》:味尘(味塵)
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漢語大詞典》:象驭(象馭)
指高僧。佛教称高僧为“法门龙象”,故名。
《古尊宿语录·佛眼小参语录》:“某伏自数日前,陪从 太平禪师 ,象驭再登莲嶠。”。 宋 赵善敏
《致洪举禅师启》:“近遣人再上状,亦闻象驭未归。”
《国语辞典》:药师佛(药师佛) 拼音:yào shī fó
佛教用语。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也称为「大医王佛」。
《国语辞典》:宿命通 拼音:sù mìng tōng
佛教谓能知晓过去世的生命、行事的超凡能力。为六种神通之一。《
出曜经》卷三○:「唯有如来等正觉得此宿命通。」也作「识宿命通」、「宿住智通」。
《国语辞典》:二障 拼音:èr zhàng
佛教上指二种障碍:(1)指妨碍灭除烦恼的烦恼障和妨碍觉悟的所知障。(2)指妨碍灭除烦恼的烦恼障和妨碍修行者得灭尽定的解脱障。(3)指妨碍正确了解真理的理障和妨碍灭除生死轮回的事障。《大方广圆觉经》:「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国语辞典》:陈那(陈那) 拼音:chén nà
人名。(西元440?~520?)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属婆罗门种姓,先从小乘犊子部出家,后改学大乘,为世亲的弟子。佛教新因明学的创始者。他把因明从辩论技术,发展成知识论。其学说除了为大小乘佛教吸收外,也影响耆那教、胜论派等。
《国语辞典》:欢喜佛(欢喜佛) 拼音:huān xǐ fó
佛教无上瑜伽密的双身佛。佛像呈男女裸身相抱之形。见《通俗编。释道》。
《漢語大詞典》:圆磬(圓磬)
佛教法器名。用铜制成,形状象钵。
《漢語大詞典》:植业(植業)
佛教谓造作善恶等业。 南朝 梁简文帝 :“三界异术,五道分逕,天人植业,各归一果。”
《國語辭典》:还性(還性) 拼音:huán xìng
苏醒。《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那狗死过去了半日,蹬𢱉蹬𢱉的,渐渐还性过来,扒起一跷一跌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