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28,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右袒
六识
六入
玄奘
瞿聃
僧侣
生报
灵幡
无量劫
释义
道佛
法众
恶口
鸡园
疑经
《漢語大詞典》:右袒
(1).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汉书·高后纪:“ 勃 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后以“右袒”表示倒向不义者一方。 宋 岳珂 《百韵诗》:“虏焰犹繁炽, 吴 都忽震惊。东巡传警蹕,右袒半公卿。” 清 李渔 《义士李伦表传》:“詎意集众之令未下,而所属文武已先易服以示右袒。”
(2).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佛教礼仪之一。 晋 慧远 《沙门袒服论》:“佛出於世,因而为教。明所行不左,故应右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时 三菩伽 於众中右袒长跪,扬言曰:‘众无譁!钦哉,念哉!’”
《國語辭典》:六识(六識)  拼音:liù shì
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
《漢語大詞典》:六入
佛教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而生六识。文选·王屮〈头陁寺碑文〉:“气茂三明,情超六入。” 李善 注:“《维摩经》曰: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 章炳麟 《无神论》:“彼固以为世界自盲动而成,此则窃取十二缘生之説,盲即无明,动即是行,在一切名色六入之先,是以为世界所由生也。”
分類:佛教六根
《國語辭典》:玄奘  拼音:xuán zàng
唐代高僧的法号。(西元602~664)俗姓陈,名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幼年因家境贫困,随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三岁入选为僧。其后游历各地,参访名师,研究《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等。因感诸家各擅一宗,说法不一,故欲取得总赅三乘的瑜伽师地论来解决疑难而决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才到那烂陀寺,投入戒贤之门。贞观十九年返长安,带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后将近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译本无论在质或量上都超过各译家的成就,为中国最伟大的经译家之一。弟子数千人,著名的有窥基、普光等。在中国民间更从玄奘取经的经历敷演创作不少文学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漢語大詞典》:瞿聃
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指 瞿昙 ,佛教之祖;聃,指 老聃 ,道教之祖。
分類:佛教道教
《國語辭典》:僧侣(僧侶)  拼音:sēng lǚ
出家人。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人。宋。苏轼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诗二首之二:「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漢語大詞典》:生报(生報)
佛教谓来生受报应。三种因果报应之一。 晋 慧远 《三报论》:“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生报者,来生便受。”法苑珠林卷八五引优婆塞戒经:“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善人恶人当身不受报,来生一定要受报,这种报应叫做生报。”
《國語辭典》:灵幡(靈旛)  拼音:líng fān
出殡时孝子手上所拿的招魂旗。《红楼梦》第一三回:「贾珍因想著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
《漢語大詞典》:无量劫(無量劫)
佛教谓计数不尽的时节。佛经言天地从生成至毁灭为一劫。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 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
《國語辭典》:释义(釋義)  拼音:shì yì
1.解释文义。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2.佛教的思想。《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漢語大詞典》:道佛
道教与佛教的合称。宋书·竟陵王诞传:“天公去年与道佛共议,欲除此间民人,道佛苦諫得止。”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道佛两殊,非鳬则一。” 唐 冯神德 《上释在道前表》:“今乃定道佛之尊卑,抑沙门之拜伏。”
分類:道教佛教
《漢語大詞典》:法众(法衆)
佛教信众。 南朝 梁 沈约 《法王寺碑》:“祁祁法众,同兹无我。”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 鸡山 法众,饯行於素 滻 之滨;麟阁良朋,祖送於青门之外。”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禪宇由其覆没,法众是以凋沦。”
分類:佛教
《漢語大詞典》:恶口(惡口)
(1).恶毒的语言。汉书·王尊传:“﹝ 杨辅 ﹞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於法。”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讨帐还帐,是好说好话的事,犯不着恶口恶声。”
(2).佛教以恶口为十恶行之一。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綺语。”法苑珠林卷九三:“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六十四种恶口:“《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
《漢語大詞典》:鸡园(雞園)
指 鸡头摩寺 。佛教传说中的圣地。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湛衝罇於忍地,品藻 鸡园 ;推水砥於言河,扶持象化。”释氏要览·居处:“中阿含经云:‘佛灭后众多上尊名,德比丘,皆住 鸡园 。’” 宋 宋祁 《赠昭长老》诗:“鵠灯雪岭分千焰,蒲饌 鸡园 积聚香。”
《漢語大詞典》:疑经(疑經)
(1).有伪托嫌疑的佛教经典。隋书·经籍志四:“ 大业 时,又令沙门 智果 ,於 东都 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以佛所説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杂经。其餘似后人假托为之者,别为一部,谓之疑经。”
(2).怀疑经旨的传统解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卷八:“自 庆历 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不难於疑经,况传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