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28,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信解
觉世
劫烧
化境
青目
论师
教乘
百法
戒体
灵圣
妙典
圣谛
佛母
恶世
智水
《漢語大詞典》:信解
佛教谓对佛法心无疑虑、明见其理为信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法慧:“居阁不下三十餘年,王侯税驾止拜房而反。唯 汝南 周顒 ,以信解兼深,特与相接。” 唐 刘禹锡 《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佛説《华严经》直入妙觉,不由诸乘非大圆智不能信解。”
《国语辞典》:觉世(觉世)  拼音:jué shì
佛教用语。自己觉悟佛道之后,又说法使世人觉悟,使皆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称为「觉世」。
《漢語大詞典》:劫烧(劫燒)
亦作“刧烧”。 佛教谓世界毁灭时大火燃烧至二禅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经云:‘天地大刧将尽,则刧烧。’”
《國語辭典》:化境  拼音:huà jìng
精妙超凡的境界。多指艺术作品的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可谓精妙绝伦,已臻化境。」
《國語辭典》:青目  拼音:qīng mù
垂青照拂的意思。参见「青眼」条。《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红楼梦》第二十四回:「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置买东西。」
《漢語大詞典》:论师(論師)
指精通论(阿毗达磨)藏或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方欲挫异部,立本宗业也,如何降年不永!”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四节:“自 玄奘 西游,徧礼 戒智 诸论师,受法而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漢語大詞典》:教乘
佛教语。指佛教、佛法。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 敬 自能执笔之后,求之於 马 郑 而去其执……求之於教乘而去其罔。”
《國語辭典》:百法  拼音:bǎi fǎ
1.一百种方法。比喻很多方法。如:「致胜百法」。
2.唯识宗将构成世间、出世间一切境界分析为一百种要素,总称为「百法」。《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百法乃所诠事理,通一百法故胜。」
《國語辭典》:五位百法  拼音:wǔ wèi bǎi fǎ
佛教用语。佛教瑜伽行派将轮回和解脱的一切分成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谓之五位。心法是指能生起认识分别作用的心,共有八种;心所有法是指由认识作用而引发的心理作用,共五十一种;色法是指物质性现象,分成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是既不属心也不属于物质的有二十四种;无为法,非生灭或不再轮回的现象,共有六种。合计一百。
《國語辭典》:戒体(戒體)  拼音:jiè tǐ
佛教用语。指受戒者接受戒法之后,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下》:「戒体者,所谓纳圣法于心胸。」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沾戒体,閒淡藏禅味。」
《國語辭典》:灵圣(靈聖)  拼音:líng shèng
天神显灵的事迹。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那里也爱卿爱卿,却怎生无些灵圣。」
《漢語大詞典》:妙典
指佛教经典。以其说法微妙,故云。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极修妬之妙典,研龙宫之祕法。”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曲辨情灵,栖心妙典,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甘露妙典,先降殊恩。”
《漢語大詞典》:圣谛(聖諦)
梵文的意译,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俱舍论·分别贤圣品六之一》:“何义经中説为圣諦,是圣者諦,故得圣名。”参见“ 四圣諦 ”。
《漢語大詞典》:四圣谛(四聖諦)
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 释迦牟尼 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槃。《涅槃经·圣行品二》:“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諦,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諦。 迦叶 ,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
分類:佛教四谛
《漢語大詞典》:佛母
(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佛母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 前蜀 贯休 《贺雨上王使君》诗之二:“玄妙久闻谈佛母,感通今日见神明。”原注:“公久与 东村 大愿和尚 谈般若。般若者,佛母也。”
(2). 释迦牟尼 之母,即 摩耶 夫人。或称佛之姨母 大爱道 。因 摩耶 夫人早逝, 释 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
《漢語大詞典》:恶世(惡世)
佛教谓恶事盛行之世。《阿弥陀经》:“娑婆国王,五浊恶世。” 苏曼殊 《遁迹记》:“虽然,以恶世相校,固无异仙乡。”
《漢語大詞典》:智水
(1).《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 唐 陈陶 《种兰》诗:“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2).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永沐智水,长照慧日。”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抽紫玉於禪山,朗玄珠於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