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世典 拼音:shì diǎn
谱书的别称。参见「谱书」条。
《漢語大詞典》:玄义(玄義)
(1).玄妙精深的义理。
《南齐书·张融传》:“ 融 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白黑谈论,鲜能抗拒。”
《法苑珠林》卷四五:“出玄义而似云屯,决众难而方泉涌。”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他若虽一卉木竹石,视之均函有神閟性灵,玄义之中,不同凡品。”
(2).佛教 天台宗 解释诸经,先于卷首论此经要旨,题为玄义,相当于现代著作的绪论。如
《法华经玄义》、
《金光明经玄义》等。
《漢語大詞典》:铁轮(鐵輪)
(1).铁铸的车轮。佛教传说地狱中挤压恶鬼的刑具。 南朝 梁简文帝 :“暗室千重,黑城百仞,铁轮碎骨,铜柱焦肠。”
(2).佛教语。指转轮王的四宝(金、银、铜、铁四轮)之一。此四宝分领四大洲,铁轮王领 南阎浮提 之一洲。 宋
苏辙 :“位本五品,而证止铁轮,况吾凡夫也哉。”
《翻译名义集·帝王》:“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奋戈始定。”
《漢語大詞典》:无舌(無舌)
(1).没有舌头。
《埤雅·释鸟》:“ 闽 谚曰:‘鴇无舌,兔无脾。’盖鴇无舌连蹄,性不木止。”
(2).谓不善言语、辞章。 宋
黄庭坚 《黄龙南禅师真赞》:“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我以无舌,赞水中月。”按,佛教以“广长舌”泛喻能言善辩。
《漢語大詞典》:瑞像
佛教语。称佛教始祖 释迦牟尼 之像。 南朝 梁元帝
《与萧谘议等书》:“瑞像放光,倏将旬日。”
《梁书·诸夷传·海南诸国》:“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 宋
王安石 《重登宝公塔》诗之一:“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清 吴长元
《宸垣识略·内城三》:“ 明 刘迎
《栴檀像》诗:‘我昔游京师,稽首礼瑞像。’”
《國語辭典》:现世(現世) 拼音:xiàn shì
1.今生,现在之世。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你看承似现世的活菩萨,则待恋定那泼烟花。」明。陈汝元《金莲记》第四出:「罔知往世现世之因,举眼成迷。」
2.丢脸、出丑。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堪恨这两个薄劣种,现世的不成才。」《红楼梦》第六回:「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
《國語辭典》:一味禅(一味禪) 拼音:yī wèi chán
顿悟成佛的禅法。
《漢語大詞典》:禅偈(禪偈)
佛教的偈颂。偈为梵语偈陀音译之略,义译为颂。偈语常用诗句形式,表达佛理、禅机。不论三言、四言或多言,一般都为四句。
《漢語大詞典》:龙编(龍編)
(1).龙宫的经藏,佛教经典。 唐
王勃 :“彩帙瑶箱,龙编月久。” 蒋清翊 注:“经有出於龙宫者,故曰龙编,犹今言龙藏矣。”参见“ 龙藏 ”。
(2). 太公望 兵书有,第三曰。借指兵书。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中权令峻,按虎节以风生;上将策奇,指龙编而天落。”
(3).古地名。
《晋书·卢循传》:“﹝ 循 ﹞至 龙编 ,刺史 杜慧度 譎而败之。”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 龙编 海舶遥。”
《國語辭典》:龙藏(龍藏) 拼音:lóng zàng
1.佛教传说龙树从龙宫中取得大乘经典流布人间,故称大乘经典为龙藏。唐。
德宣 :「济八苦于无明之河,秘密成伊;演龙藏于三千世界,童蒙求我。」
2.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至乾隆三年(西元1738),在北京刻印的敕版藏经。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以明北藏为底本,略有增减。也称为「清藏」。
《國語辭典》:僧残(僧殘) 拼音:sēng cán
梵语Saṃghāvaśeṣa的音意合译。佛教戒律中罪科名,是仅次于被摈除僧团的罪。犯者须于僧众中忏悔,才能除罪。《四分律》卷三三:「复次,弟子若犯僧残,和尚当如法料理。」
《國語辭典》:六欲 拼音:liù yù
佛家指凡夫的六种情欲。《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九:「六欲者:一者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恣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相欲。此六欲能生六种著。」
《漢語大詞典》:密付
佛教禅宗谓祖师将“教外别传”的“心印”付嘱于传人。 唐
刘禹锡 :“性合神授,至于无言,同躋智地,密付贞印。”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其书不幸而埋藏,千载无詗者宜也,其书幸而流布,得道者如麻、如菽、如竹苇又宜也,乌有所谓孤提祖印,密付衣盋者乎?”
《漢語大詞典》:布毛
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
《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 鸟窠道林禪师 ﹞有侍者 会通 ,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 会通 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於身上拈起布毛吹之。 会通 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宋
王安石 《示报宁长老》诗:“新营枣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谁比丘?”
《國語辭典》:圣果(聖果) 拼音:shèng guǒ
佛教用语:(1)指證得阿罗汉的境界。《大集法门经。卷上》:「诸苾刍,汝今当知,我等诸声闻大众,皆是离尘清净心者,现證诸法,善能了知诸出离道要,各各已得所證圣果。」(2)指證得见道位以上的境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七一:「有圣道,有修圣道,由斯得有圣果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