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宿习(宿習)
(1).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学不宿习,无以明名。”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2).平素所学习的;预先诵习过的。《册府元龟》卷九五一引 宋 陶岳 《五代史补》:“ 郭忠恕 ,七岁童子及第,富有文学,尤工篆隶。尝有人於 龙山 得鸟迹篆, 忠恕 一见,輒诵如宿习。”《宋史·李穀传》:“﹝ 李穀 ﹞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
(3).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 唐 刘禹锡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宿习脩来得慧眼,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罗卜 三周礼毕,遂即投仏出家,丞(承)宿习因闻法证﹝得阿罗﹞汉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天下之事,有不学而能者,儒家则谓之天性, 释 氏则以为宿习,其事甚众: 唐 以文称,如 白乐天 七月而识‘之’、‘无’二字, 权德舆 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
(4).旧日的积习。 宋 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得非閔我老,作意鐫其顽。扫除尽宿习,使得终日閒。”
《國語辭典》:鬼母 拼音:guǐ mǔ
1.传说中的神名。虎头龙足,蟒目蛟眉,居于南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
2.指佛教护法神鬼子母。梵名诃梨帝南。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3.鬼母亲。《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馀年,始有今日。」
2.指佛教护法神鬼子母。梵名诃梨帝南。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3.鬼母亲。《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馀年,始有今日。」
《漢語大詞典》:鬼子母
佛教神名。梵名 诃梨帝南 ,义译为欢喜。 晋 末 凉 译为 鬼子母 。 王舍 城 娑多药叉 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 王舍 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梵释 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 释迦如来 於此化 鬼子母 ,令不害人,故此国俗祭以求嗣。”《金瓶梅词话》第二回:“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纔用机关,交 李天王 搂定 鬼子母 。”《后水浒传》第三十回:“走过村坊,人人只道灶王婆;行到市镇,个个尽疑 鬼子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