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28,分89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三毒
外学
施食
根基
邪见
法宝
尘根
宝幢
意识
法器
七祖
西国
香染
佛塔
慈氏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漢語大詞典》:外学(外學)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國語辭典》:内学(內學)  拼音:nèi xué
1.谶纬之学。《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2.佛学。《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
《國語辭典》:施食  拼音:shī shí
佛教谓施食给饿鬼。《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也称为「放焰口」、「焰口」。
《國語辭典》:根基  拼音:gēn jī
1.基础。《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也作「根脚」。
2.品行。《红楼梦》第六三回:「我父亲每日为两位姨娘操心,要寻两个又有根基、又富贵、又青年、又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二位姨娘的。」
3.佛教称道根为「根基」。《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来历根基不浅,道行非常。」《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
《漢語大詞典》:邪见(邪見)
佛教指无视因果道理的谬论。泛指乖谬不合理的见解。大乘起信论:“所谓不杀、不盗、不婬、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綺语,远离贪嫉、欺诈、諂曲、瞋恚、邪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邪心不要乱施程,邪见直须旋改更。” 清 沈大成 《读〈通典·职官〉》:“ 末摩尼 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誑惑黎元,宜严加禁断。”
《國語辭典》:法宝(法寶)  拼音:fǎ bǎo
1.佛教用语。指诸佛、菩萨的教法。为三宝之一。《五灯会元。卷一。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2.僧家所用的衣钵、锡杖等,也称为「法宝」。
3.比喻具有神奇功效的宝物。
《漢語大詞典》:尘根(塵根)
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尘相接,便产生六识,导致种种烦恼。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尘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 唐 王维 《为人祭李舍人文》:“旷无浄染,顿离尘根。”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六:“不浄尘根多懊恼,转移恩怨太分明。”
分類:佛教六尘
《國語辭典》:宝幢(寶幢)  拼音:bǎo chuáng
用珍宝装饰的旗帜。《毗耶娑问经。卷下》:「竖立宝幢,悬幡在上。」《西游记》第九五回:「天竺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嫔妃看者。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
《國語辭典》:意识(意識)  拼音:yì shì
1.泛指一切精神活动。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属之。
2.觉察、警悟。如:「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3.佛教用语。对一切现象能产生分别作用的心。《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漢語大詞典》: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诸天,貽祚流祥,传休无极。”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 马鸣 、 龙树 、 杜顺 、 智俨 、 法藏 、 澄观 、 宗密 为七祖。禅宗南宗以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会 为七祖。禅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为六祖, 普寂 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禪。”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参阅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
《漢語大詞典》:西国(西國)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 周公 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2).指西域。晋书·苻丕载记:“是时安西 吕光 自 西域 还师,至于 宜禾 , 坚 凉州 刺史 梁熙 谋闭境距之。 高昌 太守 杨翰 言于 熙 曰:‘ 吕光 新定西国,兵强气鋭,其锋不可当也。’”
(3).指佛教发源地。 唐 张祜 《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分明西国来人説,赤佛堂西是 汉 家。”《敦煌曲子词·苏莫遮》:“面慈悲,心欢喜,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4).指 西蜀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苏轼 《隆中》诗:“ 诸葛 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 客不胜悲。”
(5).指 欧 美 国家。 清 王韬 《建铁路》:“电气通标,轮车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而 中国 以为不急之务。”
《国语辞典》:香染  拼音:xiāng rǎn
佛教用语。取乾陀树皮的汁染成赤黄或茶褐色,为袈裟的本色。乾陀意译为日香,故称为「香染」。也称为「香色」。
《漢語大詞典》:佛塔
佛教建筑形式。简称塔。俗称宝塔,亦称浮屠。最初用于供奉佛骨,后亦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 晋 法显 佛国记卷上:“此处别有佛塔。”南史·夷貊传上·扶南:“ 武帝 改造 阿育王 佛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髮。”
《漢語大詞典》:慈氏
佛教菩萨名,即 弥勒菩萨 。 弥勒 ,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为将继承 释迦 佛位的未来佛。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辅:“后憩 荆州 上明寺 ,单蔬自节,礼懺翘懃,誓生 兜率 ,仰瞻 慈氏 。” 唐 湛然 《金刚錍论》:“内观心,外观砾;外即内, 慈氏 舌。” 唐 刘禹锡 《第一祖新塔记》:“分 慈氏 之一支,为如来之别子,咸有祖称,粲然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