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生死长夜(生死長夜)
佛教语。指漫长昏昧的生死轮回。 清 道霈 《重刊〈坛经〉缘起》:“原夫大地众生,居生死长夜中。”
《漢語大詞典》:认鸡作凤(認雞作鳳)
佛教语。谓认凡庸为珍贵。
《万善同归集》卷一:“如 楚国 愚人认鸡作凤,犹春池小果执石为珠。但任浅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
《漢語大詞典》:赡部金(贍部金)
佛教语。赡部柰陀金。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一:“赡部柰陀金……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但赡部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后以“赡部金”泛指藏金。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谁怜 赵氏 无炊火,计岁犹分赡部金。”
《漢語大詞典》:山斤
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 须弥山 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
《金光明经玄义》上:“此
《金光明经》,甚深无量。太空虚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寧得尽其边崖?” 宋 宗鉴
《释门正统》卷四:“为説释尊长寿,虽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亦不可比。”
《漢語大詞典》:三十二相
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
《大智度论》卷四。 唐 欧阳詹
《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 唐
黄滔 :“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於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种好具。” 清
赵翼 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漢語大詞典》:三师七僧(三師七僧)
佛教语。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师七僧之制。三师指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也称为“三师七证”。参阅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
《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二:“受戒时须三师七僧。”
《漢語大詞典》:三千威仪(三千威儀)
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國語辭典》:三善道 拼音:sān shàn dào
佛教称轮回中处境较好的三类众生。即天、人、阿修罗。《大智度论》卷三○:「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
《漢語大詞典》:三贤十圣(三賢十聖)
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
《國語辭典》:三藐三菩提 拼音: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佛教用语。为梵语samyaksaṃbodhi的音译。意译为正等正觉。佛教谓最究竟的觉悟。《妙法莲华经》卷二:「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也作「正等菩提」、「三耶三菩提」。
《漢語大詞典》:杀害障(殺害障)
佛教语。指杀害生灵的罪业。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既不食众生,无復杀害障。”
《漢語大詞典》:九品莲池(九品蓮池)
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的所在地。指化生境界。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四折:“只因你舍妄求真,修因累行,今日返本归真,位至西方九品莲池地步。”参见“ 九品莲臺 ”。
《漢語大詞典》:九品莲台(九品蓮臺)
佛教净土宗认为:修行完满者死后可往西方极乐世界,身坐莲花台座,因各人生前修行深浅不同,而所坐莲台有九等之别,九品莲台是最高一等。
《西游记》第七七回:“ 如来佛祖 正端坐在九品寳莲臺上,与十八尊轮世的阿罗汉讲经。” 清
刘献廷 《后横塘》诗:“只今九品莲臺上,欲化朝云暮雨峰。”
《漢語大詞典》:空王佛
佛教语。过去世千佛之一。《法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诸善男子,我与 阿难 等於 空王佛 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