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80 81 82 8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敷具慧雨华缘火床逼恼登戒顶佛除馑女痴水辟支果煖地灭化末供目学三福
《漢語大詞典》:敷具
(1).佛教语。陈饰于佛座前供桌上的饰物。
《十住论》卷九:“诸佛师子座,金薄幃帐,柔软滑泽种种天衣,以为敷具。”
(2).佛教语。即袈裟。以袈裟可敷地作游方僧人的坐卧之具,故称。
《十诵律》卷七:“以纯黑羊毛作敷具。”
《十诵律》卷七:“我今当以少白羺羊毛杂黑羺羊毛作敷具。”
《漢語大詞典》:慧雨
佛教语。谓佛菩萨普济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 南朝 梁简文帝 :“闻慧雨滂流,喜跃充遍,徒挹悬河,无伸承稟。” 南朝 陈
徐陵 :“慧雨方霤,禪枝独春。”
《再生缘》第六四回:“香花散玉登民岸,慧雨垂天度世人。”
《漢語大詞典》:华缘(華緣)
佛教语。谓现世因缘。 唐
司空图 :“帝梦可徵,华缘已熟,山川神祇,罔不荐款。”
《漢語大詞典》:火床
佛教语。指地狱中的一种刑具。
《法苑珠林》卷一一一引
《佛藏经》:“入僧房,已復见诸比丘坐於火牀,互相扴捶,肉尽筋出,五藏骨髓,亦如燋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冥王益怒,命置火牀。”
《漢語大詞典》:逼恼(逼惱)
佛教语。烦恼。
《佛本行集经》卷四九:“或命未断,半身支解;或有饥渴,逼恼而坐。”
《菩萨本生鬘论》卷一:“今於菩萨,正应供养,不宜加苦,无以难事而逼恼也。”
《漢語大詞典》:顶佛(頂佛)
佛教语。谓顶礼拜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託 济隆 代乞和,顶佛立誓而遁。”
《漢語大詞典》:除馑女(除饉女)
佛教语。指女尼。
《法苑珠林》卷一一六:“又
《佛母泥洹经》云:‘与除饉女五百人,以手摩佛足。’”注:“即是比丘尼也。 康僧会
《法镜经》云:凡夫贪染六尘,犹饿夫食饭不知厌足。今圣人断贪,除六情饥饉,故号出家尼为除饉女也。”参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佛释·尼》。
《漢語大詞典》:痴水(癡水)
佛教语。指愚痴烦恼。《楞严经》卷八:“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漢語大詞典》:辟支果
佛教语。小乘二果之一。系通过缘觉乘修得的正果。后用以比喻诗歌中成就较低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论诗如论禪, 汉 、 魏 、 晋 与盛 唐 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 以还之诗,则小乘禪也,已落第二义矣。晚 唐 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清
钱谦益 《〈唐诗英华〉序》:“ 严氏 以禪喻诗,无知妄论,谓 汉 、 魏 、盛 唐 为第一义, 大历 为小乘禪,晚 唐 为声闻、辟支果,不知声闻、辟支即小乘也。”
《漢語大詞典》:煖地
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囫囫圇圇,九仞难亏一簣。”
《漢語大詞典》:灭化(滅化)
佛教语。犹涅槃、圆寂。亦指僧人死亡。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九章:“﹝ 达摩 ﹞常以四卷《楞伽》授学者,以 天平 年(公元534至537年)前灭化 洛 滨。”
《漢語大詞典》:末供
佛教语。谓最后的供奉。 隋炀帝 :“敬设蔬饭,虽调八水,多惭百味。庶同 纯陀 之末供,有如 净名 之遥请。”
《漢語大詞典》:目学(目學)
佛教语。谓浏览涉猎。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三论宗》:“他带着人到处去搜罗文疏写本,积满了三间屋子,所以他目学的长处,是过人的。”
《漢語大詞典》:三福
佛教语。求生净土者应当修行的三种福业:世福、戒福和行福。《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