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应形心城三逆缘力冤孽种觉众生相白果祖寺迷性幻心讲寺三病七宝池无上法
《漢語大詞典》:应形(應形)
(1).谓随着敌方态势而变化。
《孙子·虚实》:“因形而错胜於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 杜牧 注:“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2).谓随着盛器等的形体。
《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金水无常,方圆应形。”
(3).佛教语。即应身。 晋 僧肇 :“观应形则谓之身。”参见“ 应身 ”。
《漢語大詞典》:应身(應身)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参阅
《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
《漢語大詞典》:心城
佛教语。比喻外缘不入的清净禅定之心。《华严经·入法界品》:“ 寳眼浄天 告 善财 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漢語大詞典》:三逆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观 隗嚣 之檄亡 新 ,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参阅
《后汉书·隗嚣传》。
(2).佛教语。指恶比丘 提婆 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隋 智顗
《法华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摄。”
(3).指 吴三桂 、 耿精忠 、 尚之信 。 清 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族士兵》:“国初自定中原后,復遭三逆之乱。”
《漢語大詞典》:缘力(緣力)
佛教语。助缘之力,对“因力”而言。如夙世有修习正法的善因,今生更听闻正法,助其善因之发动,谓之“缘力”;而夙世之善因,谓之“因力”。若无“因力”,虽有“缘力”,亦无裨益。《无量寿经》卷下:“因力缘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國語辭典》:冤孽 拼音:yuān niè
冤仇业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晓得冤孽见在面前了。」《红楼梦》第四回:「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不喜女色。这也是前生冤孽。」
《國語辭典》:冤家 拼音:yuān jiā
1.仇人。《西游记》第九回:「也是光蕊前生合当有此灾难,撞著这冤家。」《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我这里将就垫二三十两银子把与他,他也只当是拾到的,解了这个冤家罢。」
2.男女相恋时的昵称。宋。
黄庭坚 〈〉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多管是冤家不自在。」
3.似恨实爱,而给自己带来烦恼麻烦的人。《红楼梦》第二九回:「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漢語大詞典》:种觉(種覺)
佛教语。佛证一切种智而大觉圆满,故名。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不合不散,无去无来,种觉可生。” 南朝 梁元帝 《谢敕齐王瑞像还启》:“伏维陛下,百姓为心,宜观种觉,十方皆见,并照王畿。”
《國語辭典》:众生相(眾生相) 拼音:zhòng shēng xiàng
佛教指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能清楚的区分自身和外在现象的这种概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世尊!一切众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國語辭典》:白果 拼音:bái guǒ
裸子植物银杏科「银杏」的别名。参见「银杏」条。
《漢語大詞典》:祖寺
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一:“身閒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鐘。” 梵辉
《隐元禅师和中日两黄檗山的因缘》:“此后,在 中 日 禅僧中即以 福建 的祖寺称为‘古黄檗’, 日本 的新寺称为‘新黄檗’。”
《漢語大詞典》:迷性
佛教语。指不明佛道的心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休遣信根沉爱网,休令迷性长愚情。”
《漢語大詞典》:幻心
佛教语。指凡心。佛家谓心识缘境而生,无实如幻,故称。
《圆觉经》卷上:“幻心灭故,幻尘亦灭。” 宋
陈师道 《再和寇十一》之一:“少日幻心今浄尽,多生綺语未全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尊生》:“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禪家谓之幻心。”
《漢語大詞典》:讲寺(講寺)
(1).佛教语。指讲经说法的寺院。:“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姦淫之徒,得容假托,讲寺之中,致有凶党。”
(2).特指区别于禅寺和律寺的“教寺”。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为僧之派有三:曰禪,曰教,曰律。今之讲寺,即 宋 之教寺也。”
《國語辭典》:三病 拼音:sān bìng
三种疵病:(1)国画上用笔的三种缺点。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一。叙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2)印度古代医学将人类的病因分成风、寒、气三病。《阿閦佛国经。卷上》:「其佛刹无有三病,何等为三:一者风,二者寒,三者气。」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
萧衍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漢語大詞典》:七宝池(七寶池)
佛教语。西方净土中由七宝构成的莲花池。往生净土的人在该池莲花中化生。
《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智旭 要解:“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运筏》:“闻其圆寂数日前,至 郑 邸盘旋竟日,曰:‘七宝池边,已促吾行,不復参謁王矣。’”
《漢語大詞典》:无上法(無上法)
佛教语。谓一切法中无过涅槃。
《智度论》卷五五:“无上法者,智缘尽所得湼槃,是故知无法胜湼槃者……湼槃是一切法中究竟无上法,如众川万流大海为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我於旷刧勤修苦行,为诸众生求无上法,昔所愿期,今已果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