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七识
业累
狂慧
空宗
乐欲
练行
无为法
托胎
妄境
现生
私度
常境
大我
圆妙
宝船
《漢語大詞典》:七识(七識)
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决定藏论卷上:“如诸心数,同是心法,有种种相,相应俱生,无有妨碍。阿罗耶识而与七识相应俱生,亦復如是。” 南朝 齐 谢朓 《佛影铭》:“群生因染,六趣牵缠,七识迭用,九居屡迁。”亦有特指末那识为“七识”者。见成唯识论
《漢語大詞典》:业累(業累)
佛教语。指恶业的牵累。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为丈夫者须用降伏四魔力,灭诸烦恼力,发无上菩提之心,使业累俱遣,内外皆浄。”
《漢語大詞典》:狂慧
佛教语。谓散乱不定的浅慧。 隋 智顗 《观音经玄义记》卷上:“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然灯,摇颺摇颺,照物不了。” 清 龚自珍 《又忏心》诗:“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國語辭典》:空宗  拼音:kōng zōng
除唯识宗以外的大乘佛教宗派。这些宗派都主张万法皆空,不若唯识宗主张一切唯识。
《漢語大詞典》:乐欲(樂欲)
(1).佛教语。愿求,欲望。《最胜王经》卷一:“一切烦恼以乐欲为本,从乐欲生。诸佛世尊断乐欲,故名为涅槃。”
(2).谓高兴,兴奋。 章炳麟 《无神论》:“若云偶尔乐欲,自造万有,乐欲既停,便尔休息,此则 耶和瓦 之乐欲,无异於小儿游戏,又所谓起灭无常者也。”
《漢語大詞典》:练行(練行)
佛教语。谓修练戒行。太平广记卷一一一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僧道宪》:“时刺史 元 某欲画 观世音 七铺,以 宪 练行,委之勾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列刹 皇姑寺 ,驮经内道塲。侍鬟称练行,小像刻沉香。”
《漢語大詞典》:无为法(無爲法)
佛教语。同“ 有为法 ”相对。指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四十二章经:“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宋 朱熹 《久雨斋居诵经》诗:“门掩竹林出,禽鸣春雨餘。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國語辭典》:托胎  拼音:tuō tāi
寄托其身于胎胞。传说中,常有托胎之事,如释迦牟尼未成佛前,即从兜率天投胎于摩耶夫人的子宫中。
《漢語大詞典》:妄境
佛教语。谓妄心所现的虚妄不实的境界。 唐 符载 《为江西李常侍祭顗和尚文》:“一言悟解,了得真空,灵觉内虚,妄境外融。”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真假皆妄:“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
《漢語大詞典》:现生(現生)
佛教语。今生。指人在生之日。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行法门·礼舍利宝塔门》:“是故应以现生蒙利者,所以降神母胎,诞圣王宫。”
《國語辭典》:私度  拼音:sī dù
中国古代称未经政府许可的出家行为。
《漢語大詞典》:常境
(1).平常的境界。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 王维 诗评语:“ 维 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愜,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2).佛教语。谓常智所照,离一切生灭相之境。
《國語辭典》:大我  拼音:dà wǒ
1.唯心论者称宇宙万有之本体为「大我」。
2.佛家用语。指真我。
3.国家或团体。相对个人之小我而言。如:「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漢語大詞典》:圆妙(圓妙)
佛教语。谓圆满融通。《楞严经》卷二:“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元 蒙润 《四教仪集注》:“三諦圆融,不可思议,名圆妙。”
《漢語大詞典》:宝船(寶船)
(1).装载珍宝的船。晋书·陶璜传:“﹝ 璜 ﹞以前所得宝船上锦物数千匹遗 扶严 贼帅 梁奇 , 奇 将万餘人助 璜 。”
(2).特指古代从事海外贸易的大船。如: 郑和 宝船。
(3).佛教语。比喻普渡众生越苦海达彼岸的佛法。《观佛三昧海经·观四无量心品》:“见诸化佛从佛胷出入於佛脐,游佛心间,乘大宝船,经往五道受罪人所。” 南朝 梁简文帝 《千佛愿文》:“涤无明於欲界,度苍生於宝船。” 北齐 邢邵 《并州寺碑》:“望彼岸而攸往,汎宝船而利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