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土
血海
咒愿
中根
智性
剑轮
慧觉
极果
苦果
决了
象正
哑羊
忍土
设利
老苦
《漢語大詞典》:二土
佛教语。一般指无生死浊恶的净土和有生死浊恶的秽土。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八九:“浄秽二土,四句分别。一质不成浄秽亏盈,异质不成一理齐平,无质不成缘起万形,有质不成搜原即冥。”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八:“初无往来相,二土同一在。”
《國語辭典》:血海  拼音:xiě hǎi
1.形容重大。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水浒传》第一八回:「亏杀这个兄弟,担著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2.中医上指位在大腿内侧的经穴。亦指冲脉。
3.中医上指冲脉。因它是十二经所归,诸络之海,藏血最多,故称为「血海」。
《國語辭典》:血海尸山(血海屍山)  拼音:xiě hǎi shī shān
血流成海,尸堆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元。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國語辭典》:咒愿(咒願)  拼音:zhòu yuàn
祝祷、表白心愿。唐。李商隐〈安公平〉诗:「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也作「咒愿」。
《漢語大詞典》:中根
(1).佛教语。中等根器。指二乘中的缘觉。魏书·释老志:“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2).指具有中等根器的人。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为中根説法,授中根记,中善也。”
《漢語大詞典》:智性
(1).犹理性。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 泰西 学子言:‘西人以智性识物,东人以感情悟物。’”《人民日报》1982.3.15:“他们主张把人生和艺术结合起来,力求智性与感性交溶。”
(2).佛教语。指真性。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我自万劫以来,迷失本来智性,因此堕入轮回,成女人身。”参见“ 真性 ”。
《國語辭典》:真性  拼音:zhēn xìng
1.天赋的本性。《孝经。天子章》:「盖天子之孝也」句下宋。邢炳。疏:「孝是真性,故先爱后敬也。」《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禦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2.魂魄。《红楼梦》第五六回:「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漢語大詞典》:剑轮(劍輪)
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赦汤鑊於幽途,息剑轮於苦海。” 王琦 注引法苑珠林:“阿鼻地狱有十八剑轮地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天香夜爇,全澄汤鑊之波;花雨晨飞,尽灭剑轮之火。”
《國語辭典》:慧觉(慧覺)  拼音:huì jué
佛陀。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自妙法东注,宝化西渐,公卿贵士,贤哲伟人,莫不严事招提,归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
《漢語大詞典》:极果(極果)
佛教语。谓无上的正觉、妙果。 隋 智顗 金光明经文句卷七:“菩提极果,积行方尅。”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卷四:“妙因斯满,极果顿圆。”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仁王》称为法性五阴,是为极果。”
《國語辭典》:苦果  拼音:kǔ guǒ
比喻痛苦的结果。如:「没想到他的初恋,尝到的竟是爱情的苦果。」
《國語辭典》:决了(決了)  拼音:jué liǎo
佛教用语。指使义理决定明了。《大乘妙法莲华经。法师品》:「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漢語大詞典》:象正
佛教语。象法、正法的合称。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象正虽阑,希夷未缺。”
《漢語大詞典》:哑羊(啞羊)
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 金山 宗仰上人 向以禪定蛰居退閒,愍今之沙门,喜离文字,而谈实相,末流猥杂,不自堕於哑羊,则恣意为矫乱论。”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三章:“嗟乎!望吾慈母切勿驱儿作哑羊可耳。”参见“ 哑羊僧 ”。
《漢語大詞典》:哑羊僧(啞羊僧)
佛教语。指不知解悟的僧人。大智度论卷三:“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諍,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清 钱谦益 《叶九来〈锄经堂诗〉序》:“余今为哑羊僧。”
《漢語大詞典》:忍土
佛教语。娑婆世界。娑婆,梵语,意译为“忍”。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何因缘故名曰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是故彼界名曰忍土。” 南朝 梁 沈约 《光宅寺刹下铭》:“方当销巨石於贤劫,拯未来於忍土。” 清 许缵曾 《游峨眉山歌》:“金轮忍土, 震旦 推第一。赤髭白足,灵机妙道真难名。”
《漢語大詞典》:设利(設利)
(1).给予财利。战国策·秦策四:“ 智氏 见伐 赵 之利,而不知 榆次 之祸也; 吴 见伐 齐 之便,而不知 干隧 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汉书·张骞传:“其北则 大月氏 、 康居 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颜师古 注:“设,施也。施之以利,诱令入朝。”
(2).谋利。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苟合徼幸,以身设利。”
(3).佛教语。即舍利。 明 宋濂 《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停龕六旬,始行荼毗之法,视其皃如生,数珠齿牙不坏於火;设利、罗无等,观者竞取之而去。”参见“ 舍利 ”。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漢語大詞典》:老苦
佛教语。四苦、八苦之一。详“ 四苦 ”、“ 八苦 ”。
分類:佛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