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空慧
着相
心戒
五苦
有垢
破斋
命光
散心
结缚
戒定慧
口头禅
了法
参堂
甘露灭
二业
《漢語大詞典》:空慧
佛教语。谓悟入空理的智慧。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上:“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
《漢語大詞典》:着相(著相)
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造恶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恶枉受轮迴,著相造善枉受劳苦。”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然而宇宙间的‘活力’,那‘第三者’,普遍圆满……况且‘他’是‘活力’,不流转而流转,自然显露,不著相而著相,自然映照。”
犹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 狄员外 道:‘你这畜生!合人顽也要差不多的就罢,岂可顽得这般着相?’”
《漢語大詞典》:心戒
佛教语。指戒体。与“戒相”相对。 明 文璧 《〈南濠诗话〉序》:“余十六七时喜为诗,余友 都君 元敬 实授之法,於时君有心戒,不事哦讽,而谈评不废。”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五苦
佛教语。一般指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观无量寿经》:“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 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 ?”道教亦沿用此说。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六趣四生,三途五苦。” 宋 葛长庚 《紫元赋》:“浥紫阳之甘露兮,洒五苦之夜魂。”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有垢
佛教语。谓有烦恼垢染。与“无垢”相对。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真实性分两科:一、有垢以为真实。二、无垢以为真实。”
《漢語大詞典》:破斋(破齋)
佛教语。八斋戒以不过中食的斋法为主,如受戒后复违犯,名为破斋。《盂兰盆经疏记》卷下:“鍼咽鬼,谓腹大如山,咽如鍼孔,繇於破斋夜食,盗窃众僧之食故。” 唐 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緑醑香堪忆,红炉暖可亲。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漢語大詞典》:命光
(1).佛教语。指生命。人的寿命之短长,因光阴而表现,故称。《楞严经》卷四:“纵汝形消,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2).命运之光。《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今日你命光发露,透出你的智慧,还不趁势用你本来具足的慧剑,斩断你的邪魔吗?”
《國語辭典》:散心  拼音:sàn xīn
排遣烦闷,使心情舒畅。《西游记》第一回:「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看见春光明媚,巴不得寻个事由来外边散心耍子。」
《漢語大詞典》:结缚(結縛)
佛教语。烦恼。佛教认为烦恼系缚身心,故名。《维摩经·佛国品》:“稽首能断诸结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王乃具怀白诸僧曰:‘证圣果者住,具结缚者还。’”
《漢語大詞典》:戒定慧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坛经·般若品》:“变三毒为戒定慧。”五灯会元·章敬暉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宋 苏轼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诗:“死后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
分類:佛教语
《國語辭典》:口头禅(口頭禪)  拼音:kǒu tóu chán
原指不曾领会佛教禅理,只袭用它的一些常用语作为谈话的题材。后泛指说话时的惯用语。《老残游记》第九回:「不如弄两句辟佛老的口头禅,就算是圣人之徒,岂不省事?」《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他们的口头禅是『维新』两个字,因此引为同志,谁想性情却大不相同的。」也作「口头语」。
《漢語大詞典》:了法
(1).佛教语。谓领悟法理。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十忍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之二:“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2).解决问题的办法。《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到了半夜,猛然牀上坐起,説道:‘罢了,我竟是上 亳州 寻我舅舅去,天下事躲一躲儿,或者自有个了法。猛做了罢。’”
《國語辭典》:参堂(參堂)  拼音:cān táng
进谒、拜见长辈或位尊者。《儒林外史》第七回:「举人报中了进士,即刻在下处摆起公座来升座,长班参堂磕头。」也作「参场」。
《漢語大詞典》:干堂
亦称“ 参堂 ”。 宋 官员注授差遣的方式之一。京朝官若不经吏部注授差遣,而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授,谓之“干堂”。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叔祖侍郎 婺 倅满秩造朝,未暇干堂,且归 嘉禾 。”
《漢語大詞典》:甘露灭(甘露滅)
佛教语。犹涅槃,寂灭。《维摩经·佛国品》:“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僧肇 注:“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幽人白玉观,大士甘露灭。”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陈莹中罪供不当称甘露灭:“世尊以大方便晓诸众生,令知根本而妙意不可以言尽,故言甘露灭。灭者,寂灭;甘露,不死之药。所谓寂灭之体而不死者也。”
《漢語大詞典》:二业(二業)
(1).谓农民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指经商。后汉书·刘般传:“是时下令禁民二业。” 李贤 注:“谓农者不得商贾也。”后汉书·刘般传:“夫渔猎之事,为田除害,有助穀食,无关二业也。”
(2).别的工作。北史·卢景裕传:“避地 大寧山 ,不营世事,居无二业,唯在注解。”
(3).佛教语。两种能引生果报的业力。说法较多。《瑜珈师地论》卷九十:“有二种业,一者重业,二者轻业。復有二业,一者增进业,二者不增进业。復有二业,一者故思所造业,二者非故思所造业。復有二业,一者定所受业,二者不定所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