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罪苦
眼识
定门
禅法
宝偈
宝乘
部执
悲田
悟门
法镜
愿船
智炬
慧观
慧目
悲观
《漢語大詞典》:罪苦
佛教语。犹苦难。谓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唐 白居易 《与济法师书》:“《法华经戒》云:若但讚佛乘,众生没在罪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如此,非独虑説者不能救病,亦惧闻者不信,没入罪苦也。”
《漢語大詞典》:眼识(眼識)
(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
(2).眼光;见识。 黄中黄 《孙逸仙》:“ 李 ( 李鸿章 )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 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漢語大詞典》:定门(定門)
佛教语。定慧二门之一。指禅定之法门。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
《漢語大詞典》:禅法(禪法)
佛教语。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专注一心,调整出入息。 北凉 沮渠 《〈治禅病秘要法〉后序》:“ 天竺 比丘大乘沙门 佛陀斯那 ,其人天才特拔,国中独步,口诵半亿偈,兼明禪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故世人咸曰‘人中师子’。”
《漢語大詞典》:宝偈(寶偈)
(1).佛教语。对偈颂的敬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一窥宝偈,庆溢心灵,三復幽宗,喜盈身意。”《法苑珠林》卷一○七:“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2).道教亦借以指修炼的歌诀。云笈七籤卷五七:“四九宝偈,除诵守精,修奉太和,不亏不盈。”
《漢語大詞典》:宝乘(寶乘)
佛教语。即宝车。《法华经·譬喻品》:“乘此宝乘,直至道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乍动慈舟,时延宝乘。”参见“ 宝车 ”。
佛教语。佛教的教义。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政化之理兮,甘棠犹存;宝乘之妙兮,婆罗是敦。”
《漢語大詞典》:宝车(寶車)
(1).佛教语。用七宝装饰的车,喻一乘之法,谓可以载众生到达彼岸。《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尔时世尊,化五百宝车,佛处车中,分身五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沉舟,能升彼岸。”《法华经·譬喻品》:“以众宝物,造诸大车,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道教亦借用之。云笈七籤卷二三:“ 太上 遣宝车来迎,上登 太霄 ,游宴 紫极 。”
(2).泛指华贵的车。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駟马宝车行锡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漢語大詞典》:部执(部執)
佛教语。谓各部所执的有关教义的见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説法,而诸异议部执不同。”
《國語辭典》:悲田  拼音:bēi tián
佛典中称贫穷困苦的众生。因为贫穷困苦的众生能使慈悲施舍者生无量功德,故称为「悲田」。《华严经探玄记》卷八:「福田总恩田、敬田、德田、悲田、苦田五种。」
《漢語大詞典》:悟门(悟門)
(1).佛教语。觉悟的门径。与侧重实践的“行门”相对。 唐 杜荀鹤 《赠临上人》诗:“不计禪兼律,终须入悟门。”
(2).指悟入之门。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识文章者,当如禪家有悟门。”
《漢語大詞典》:法镜(法鏡)
佛教语。比喻佛法。谓佛法如镜,能照彻万物。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漢語大詞典》:愿船(願船)
佛教语。谓菩萨的誓愿,欲尽度众生于彼岸,故以船喻。 唐 迦才 净土论卷下:“ 阿弥陀佛 与 观世音 、 大势至 ,乘大愿船,浮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上大愿船。”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若不以今生坐大愿船,自鼓愿檝,尽诸后身,终成蹉忽。”
《漢語大詞典》:智炬
佛教语。指能破除迷暗的智慧。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序:“法雨法水之润,等世界于无边;智灯智炬之光,同虚空于莫限。” 唐 刘禹锡 《谒枉山会禅师》诗:“曈曈揭智炬,照使出昬昧。” 唐 于頔 《释皎然〈杼山集〉序》:“妙言説於文字,了心境於定惠,又释门之慈航智炬也。”
《漢語大詞典》:慧观(慧觀)
佛教语。智慧妙观。 晋 慧远 《明报应论》:“生若遗尘,起灭一化,此则慧观之所入,智忍之所游也。”
《國語辭典》:慧目  拼音:huì mù
佛教用语。指能洞见真理的眼睛。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既无慧目,谁鉴是非。」
《漢語大詞典》:佛眼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无量寿经》卷下:“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宋 苏轼 《赠杜介》诗:“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宋 苏辙 《书金刚经后》之二:“经言 如来 有五眼……以慧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
《國語辭典》:悲观(悲觀)  拼音:bēi guān
1.沮丧或负面的人生态度。如:「你别太悲观,事情还是有转圜的馀地。」
2.以救苦救难的心来观察众生的痛苦。《妙法莲华经》卷七:「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