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拔济
爱染
秘密藏
渐教
弘愿
幻法
四患
染着
连宫
老婆禅
秽土
歌呗
甘露门
鼻根
邪山
《國語辭典》:拔济(拔濟)  拼音:bá jì
拉拔救助、拯救。《西游记》第四四回:「后来我师父一到,唤雨呼风,拔济了万民涂炭。」《金瓶梅》第三一回:「休说他旧是咱府中夥计,在哥门下出入;就是从前后外京外府官吏,哥不知拔济了多少。」
《國語辭典》:爱染(愛染)  拼音:ài rǎn
佛教用语。指贪恋执著。《大智度论》卷一:「自法爱染故,呰毁他人法。」唐。王维〈偶然作〉诗六首之三:「爱染日以薄,禅寂日已固。」
《漢語大詞典》:秘密藏(祕密藏)
(1).佛教语。谓奥秘而不可思议的境界。《大涅槃经·纯陀品》:“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我诸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祕密藏中。”
(2).引申指奥秘之处。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祕密藏。”
《國語辭典》:渐教(漸教)  拼音:jiàn jiào
中国古代高僧依据经典,将佛陀的教法分成渐教、顿教。渐教是指教导的修学的方法有次第,由浅而深,须经长久时间,渐次修行。
《國語辭典》:弘愿(弘願)  拼音:hóng yuàn
弘大的誓愿。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晨霞〉诗:「弘愿在救拔,大悲忘辛勤。」
《國語辭典》:幻法  拼音:huàn fǎ
1.幻术。《圆觉经略疏》卷上:「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
2.一切虚幻不实的现象。《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漢語大詞典》:四患
(1).处事的四患。指叨、贪、很、矜。庄子·渔父:“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諫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2).致政的四患。指伪、私、放、奢。后汉书·荀悦传:“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
(3).指财、色、名、势。 宋 邵雍 《男子吟》:“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依。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
(4).佛教语。以生、老、病、死为人生四患。
《漢語大詞典》:染着(染著)
亦作“ 染着 ”。
(1).佛教语。谓爱欲之心浸染处物,执着不离。《无量寿经》卷下:“於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係。”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禪悦。”旧唐书·高祖纪:“ 释迦 阐教,清浄为先……是以敷演经教,检约学徒,调懺身心,捨诸染著。”
(2).谓滞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韩退之》:“《古今诗话》云:‘呢呢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曲名《水调歌头》, 东坡居士 听琵琶而作也。 旧都野人 曰:‘此词自外取意,无一字染着,后学卒未到其閫域。’”
见“ 染著 ”。
《漢語大詞典》:连宫(連宫)
佛教语。犹莲宫。连,通“ 莲 ”。《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当日 祇园 谈浄土,同向连宫作圣人。”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老婆禅(老婆禪)
佛教语。谓禅师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河阳 新妇子, 木塔 老婆禪, 临济 小厮儿,却具一隻眼。” 宋 苏轼 《参寥惠杨梅》诗:“莫共金家斗甘苦, 参寥 不是老婆禪。” 元 耶律楚材 《清智公尼禅开堂疏》:“惟 智公禪师 本有丈夫志,不学老婆禪。”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禪,打破沙锅璺到底。”
《國語辭典》:秽土(穢土)  拼音:huì tǔ
1.肮脏的泥土。
2.佛经中称凡夫所住的烦恼世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三:「梵天当知,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馀所获功德。」
《漢語大詞典》:歌呗(歌唄)
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 印度 。《法华经·方便品》:“或以欢喜心,歌唄颂佛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顶礼归依,歌唄赞德。”新唐书·裴休传:“嗜浮屠法,居常不御酒肉……习歌唄以为乐。”参见“ 梵唄 ”。
《國語辭典》:梵呗(梵唄)  拼音:fàn bài
在印度指歌咏法言,在中国则指唱颂短偈或歌赞。《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
《漢語大詞典》:甘露门(甘露門)
佛教语。喻超脱生死,引入涅槃的无上妙法。《法华经·化城喻品》:“普智天人尊,哀愍羣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於一切。” 唐 王维 《苦热》诗:“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建涅槃像,开甘露门。”
《漢語大詞典》:鼻根
(1).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泉州 有客 卢元钦 染大疯,惟鼻根未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肉尸》:“鼻根、鼻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这样想着,突然间鼻根一酸,眼泪涌上了美丽的眼圈。”
(2).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宋 陶谷 清异录·陈设·青纱连二枕:“ 舒雅 作青纱连二枕,满贮酴醿木犀瑞香散蕊,甚益鼻根。” 清 龚自珍 《五重义证》:“又 观世音 用耳根, 香积佛 众香世界 用鼻根, 智者大师 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証。”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五官之谓五根,译佛书语也, 惠 、 潮 、 嘉应 之客籍,谓耳为耳根,谓鼻为鼻根。”参见“ 六根 ”。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漢語大詞典》:邪山
佛教语。喻谬论。以高山譬况,故有此喻。 唐 刘禹锡 《赠长沙赞头陀》诗:“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一发尽摧峯。” 唐 刘禹锡 《送慧则法师上都因呈广宣上人》诗引:“行而宣教者,摧破邪山之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