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妙教
八相
根钝
无顿
障难
劝化
灵相
三障
浮根
法炬
摄化
业镜
心波
叫唤
密义
《漢語大詞典》:妙教
佛教语。殊妙之教法。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六:“今开妙教,须附妙宗。”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 仇兆鳌 注:“释氏有妙觉之説,故云妙教。”参见“ 妙觉 ”。
《漢語大詞典》:妙觉(妙覺)
佛家语。谓佛果的无上正觉。《三藏法教》:“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性。”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妙觉常圆,什门上首。”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法名不觉本无性,佛名妙觉觉法性。”
《國語辭典》:八相  拼音:bā xiàng
如来成道的八个阶段:(1)《大乘起信论》称兜率天、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轮法、入于涅槃为「八相」。(2)小乘称八相兜率天、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轮法、入于涅槃为「八相」。
《漢語大詞典》:根钝(根鈍)
佛教语。谓根性笨拙。 唐 顾况 《虎丘西寺经藏碑》:“ 况 受经於叔父,根钝智短,曾不得乎少分。”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
《漢語大詞典》:无顿(無頓)
(1).佛教语。谓没有顿悟。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教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
(2).犹不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折来休似年时,小窗或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漢語大詞典》:障难(障難)
佛教语。烦恼苦难。大乘起信论卷下:“一切障难悉皆远离,起大精进,恒无断絶。”《敦煌变文汇录·三身押座文变文》:“常嗟多刼处轮迴,末法世中多障难。”
《國語辭典》:劝化(勸化)  拼音:quàn huà
1.规劝感化。《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见冲天炮维新习气过深,时时想要劝化他,常于閒谈的时候乘机规劝。」
2.劝人施舍财物。
《漢語大詞典》:灵相(靈相)
(1).佛教语。神佛的妙相。 南朝 梁 沈约 《释迦文佛像铭》:“仰寻灵相,法言攸吐。”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昔寳海梵志,睡睹花臺,智猛比丘,行逢影窟。故知神应非远,灵相斯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 鄔陀衍那王 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起。”
(2).灵怪奇异的现象。 唐 王度 《古镜记》:“僧跪捧欣跃,又谓 勣 曰:‘此镜有数种灵相,皆当未见。’”
《國語辭典》:三障  拼音:sān zhàng
佛教用语。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脱离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即业障、烦恼障、报障。业障指因贪恋世间而做的种种恶行,因没有出离世间的心,所以在未来将成为解脱的障碍;烦恼障指烦恼无能排遣成为障碍;报障指由于极坏的果报,如生在地狱,而不能修行。《成实论》卷八:「经说:『三障──业障、烦恼障、报障』何者是耶?」
《漢語大詞典》:浮根
(1).露出土面的树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斫去浮根,以蚕矢粪之。”
(2).佛教语。佛教以五官为“浮根”。亦泛指躯壳。《楞严经》卷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祗在我面。” 宋 苏辙 《初成遗老斋》诗之一:“久将生事累诸子,顿歛浮根付一真。”
《漢語大詞典》:法炬
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南朝 梁简文帝 《重请御讲启》:“智林法炬,人人竝持。四忍五明,家家可望。” 南朝 梁 王僧孺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沐此宝池,照兹法炬。”
《漢語大詞典》:摄化(攝化)
佛教语。谓以佛慈悲之光明感化救苦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夫曲俗鄙志,难以导诱,吾方同事,然后摄化。”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遂以摄化为心,经行不倦。” 苏曼殊 《婆罗海滨遁迹记》:“以是因缘,摄化顽愚,尽超冥界。”
《國語辭典》:业镜(業鏡)  拼音:yè jìng
中国佛教谓阴间有能反映众生一切善恶行为的镜子。《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國語辭典》:心波  拼音:xīn bō
像波浪一样相续不绝的意念。如:「心波不兴,静如古井。」
《國語辭典》:叫唤(叫喚)  拼音:jiào huàn
1.鸣叫。如:「枝头上的鸟儿叫唤得婉转动听。」
2.放声大叫。《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李氏正与丈夫碾米,忽然跌倒在地。得水慌忙扶住叫唤。」《红楼梦》第一五回:「智能急的跺脚,说著:『这算什么!再这么,我就叫唤。』」
3.照顾。《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奴家在此庙中,将傍六七年,不得公公叫唤,谁来管你。」
《漢語大詞典》:密义(密義)
佛教语。深密的义理。《楞严经》卷一:“十方菩萨,諮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