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香室
眼根
灭相
四轮
难陀
善逝
有住
毗舍
妙华
贪瞋
说戒
道岸
观照
智光
诸漏
《漢語大詞典》:香室
佛教语。本为佛祖 释迦牟尼 的居室,后泛指佛堂经殿等烧香拜佛之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二六:“尔时世尊遂便作意,即以右足踏其香殿。”原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臺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香室清斋,偿尽凄凉债。”
《漢語大詞典》:眼根
佛教语。六根之一。指眼睛因接触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视觉和认识。《圆觉经》:“心清浄,故见尘清浄;见清浄,故眼根清浄。” 五代 齐己 《游道林寺四绝亭观宋杜诗版》诗:“高僧眼根静,应见客吟神。” 宋 陈师道 《次韵寄答晁无咎》:“眼根清浄尘不留,登伽过尽不回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他一样有眼根,却从来不解五色六章,何为好看,何为不好看。”
《國語辭典》:灭相(滅相)  拼音:miè xiàng
蔑视、轻视。
《漢語大詞典》:四轮(四輪)
(1).谓通达四方。战国策·赵策二:“ 赵 仅存者,然而四轮之国也。” 鲍彪 注:“轮犹通,言其民於适四方,无所不通。”轮,一本作“ 输 ”。
(2).佛教语。指风轮、水轮、金轮、空轮。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倚之而住。”
《國語辭典》:难陀(難陀)  拼音:nán tuó
人名。梵语Nanda的音译:(1)释迦牟尼佛的异母弟。从释尊出家,但犹难忘其妻,常回妻处。后来以释尊方便教化,断离爱欲,證阿罗汉果。在佛弟子中被称为「调和第一」。(2)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以主张种子是由现行的薰习而产生之学说而闻名。
《漢語大詞典》:善逝
佛教语。梵语sugata意译。又译“好去”。诸佛十号之一。十号之第一曰如来,第五曰善逝。善逝有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海之义。大乘义章·十号义:“言善逝者,此从德义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来好去,故名‘善逝’。”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之四:“故佛上称号,只曰‘善逝’而已。善逝者,如今人所言好死是也。”
《漢語大詞典》:有住
佛教语。谓心有所执住,不能随缘而行。与“无住”相对。《金刚经·离相寂灭分》:“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説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漢語大詞典》:毗舍
(1).佛教语。梵文译音。又译作“吠舍”、“吠奢”。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指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等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遂利远近”自注:“﹝吠奢﹞,旧曰毗估。”毗,一本作“ 毘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天竺 以刹利、婆罗门二姓为贵种;自餘皆为庶姓,如毗舍、首陁是也。”
(2).邻舍。 林纾 《清中宪大夫揭阳姚公墓志铭》:“故每遇无聊不平,輙键户,取所手録者,抗声击节,恣读无已,声震毗舍,过者怪诧。”
《漢語大詞典》:妙华(妙華)
佛教语。谓神妙绚丽之天花。《无量寿经》卷上:“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讚言。”
《漢語大詞典》:贪瞋(貪瞋)
佛教语。谓贪欲与瞋恚。《敦煌曲·禅门十二时》:“平旦寅,发意断贪瞋。莫令心散乱,虚度一生。”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故我 文佛 度世,恐人习气深重,贪瞋痴爱,沉溺无归,示以沙弥比丘菩萨戒法在家。”
《國語辭典》:说戒(說戒)  拼音:shuō jiè
佛教僧团在每半月的最后一天聚集一处,诵念戒本。半月期间若有人犯戒,得在此时作表白,进行忏悔。犯最重罪,则驱离僧团,取消出家身分。《杂阿含经》卷二五:「今是十五日,夜静月清明,如是诸比丘,今集听说戒。」唐。王建〈题诜法师院〉诗:「三年说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漢語大詞典》:道岸
佛教语。菩提岸;彻悟的境界。 明 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道岸先登,天街思陟。” 清 沈起凤 《谐铎·荆棘里》:“俗传菩提善岸,即儒家所谓道岸。”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誓余登道岸,度汝上层天。苍昊如求士,呼空首荐贤。”
《國語辭典》:观照(觀照)  拼音:guān zhào
以心灵深刻的观察来品味人生。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于人法得无我,于观照得甚深。」
《漢語大詞典》:智光
(1).佛教语。智慧光。五灯会元·西天祖师·般若多罗尊者:“﹝ 香至王 ﹞又施无价宝珠……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於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於诸光中智光为上。’”
(2).泛称智慧的光芒。 郭沫若 《女神·序诗》:“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姐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闻一多 《孤雁篇·太阳吟》:“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参见“ 智慧光 ”。
《漢語大詞典》:智慧光
佛教语。谓能照破一切迷暗的大智慧。亦用以称佛。赞阿弥陀佛偈:“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
《漢語大詞典》:诸漏(諸漏)
佛教语。各种烦恼。漏,指贪欲、瞋恨、愚痴带来的烦恼。正法华经·光瑞品:“无有诸漏,无所不入。” 宋 王安石 《平甫游金山同大觉见寄相见后次韵》之二:“独往便应诸漏尽,相逢未免故情深。” 梁启超 《公祭康南海先生文》:“事已则宜返其乡,诸漏已尽不受后有,奚恋乎末次报身之一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