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心珠散华空身空观九界大寂慧照法缘业力愿海智度五乘觉岸净眼毒气
《漢語大詞典》:心珠
佛教语。喻指清净如明珠的心性。 南朝 梁简文帝
《释迦文佛像铭》:“心珠可莹,智流方普。”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七:“寒巖深更好,无人行此道……形容寒暑迁,心珠甚可保。”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
《漢語大詞典》:散华(散華)
(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
《无量寿经》卷下:“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华”。华,花。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序品》:“佛赴缘作散华贯华两説,结集者按説传之,论者依经申之。”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序品之二》:“一者随国法不同,如 震旦 有序铭之文, 天竺 有散华贯华之説也。”
《國語辭典》:空身 拼音:kōng shēn
不携带物件。《三国演义》第五○回:「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每日午饭已毕,便空身走去山里寻几个獐鹿兽兔还家。」也作「罄身」。
《漢語大詞典》:空观(空觀)
佛教语。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禪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諦不可乱。”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修三止者,是体真止依止。修三观者,是空观依止。”参见“ 空諦 ”。
《漢語大詞典》:空谛(空諦)
佛教语。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之一。阐明缘生不实的真理。 清
龚自珍 《最录〈永嘉集〉》:“
《奢摩它颂》,天台空諦也。”
《漢語大詞典》:九界
(1).佛教语。谓“十法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九界相对佛界而言,均为迷界。
《法华玄义·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权非实,而能应於九界之权,一界之实。” 清
龚自珍 《最录三千有门颂》:“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独未之闻。”
(2). 康有为 所谓产生世间诸苦的九种界别。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和苦界。见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漢語大詞典》:大寂
佛教语。涅槃,圆寂。亦泛指佛教徒逝世。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以某年月日,奄归人寂于 长兴里 之私第。” 赵殿成 笺注:“
《涅槃经》:‘我旷劫来,已入大寂。’”
《漢語大詞典》:慧照
佛教语。犹慧炬。 清
黄景仁 诗:“岂其慧照有明灭,和合四大功难兼。”亦指慧光照彻。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我生天上,慧照天人。”参见“ 慧炬 ”。
《漢語大詞典》:慧炬
佛教语。谓无幽不照的智慧。
《涅槃经》卷二一:“汝於佛性犹未明了,我有慧矩,能为照障。” 南朝 梁
萧子良 :“逝将烛昏霾於慧炬,拯沦溺於法桥。” 唐
王勃 :“奏鸣凤於天歌,下清羣籟;腾烛龙於慧炬,俯镜重昏。”
《國語辭典》:法缘(法緣) 拼音:fǎ yuán
与佛结缘,即皈依三宝之意。
《國語辭典》:业力(業力) 拼音:yè lì
1.语言、动作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行为。《宋书。卷五七。蔡廓传。史臣曰》:「蔡廓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
2.佛教用语。指会产生苦乐果报的行为力量。南朝梁。
沈约 :「分五道于人天,设重牢于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
陆游 诗二首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漢語大詞典》:智度
(1).谓明智而有器量。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一》:“﹝ 高祖 ﹞宽仁爱人,有大智度。”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后聪明有智度,每与帝参决大政,犹呼 赵普 为书记。”
(2).佛教语。梵语的意译。意为“大智慧到彼岸”。
《维摩经·佛国品》:“善於智度,通达方便。”
《漢語大詞典》:五乘
佛教语。谓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云佛乘)。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五乘者,人、天、声闻、辟支及佛,能乘人也。”参见“ 五衍 ”。
《漢語大詞典》:五衍
即五乘。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凭五衍之軾,拯溺逝川。” 李善 注:“五衍,五乘。 天竺 言衍,此言乘。五乘:一人,二天,三声闻,四辟支佛,五菩萨。”详“ 五乘 ”。
《漢語大詞典》:觉岸(覺岸)
佛教语。由迷惘而到觉悟的境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与君永归三寳,指觉岸以同登。”
《花月痕》第三二回:“万顷情波,都成觉岸。” 清 汪吉人 等
《〈军次实录〉序》:“前所著之
《资政新篇》、
《英杰归真》一切寳制诸书,固已刊刷颁行。足登斯世於觉岸,不致终陷於沉沦矣。”
《漢語大詞典》:净眼
佛教语。即法眼。
《楞严经》卷二:“知见既正,则妙心可获,浄眼可得矣。” 宋
苏轼 《次韵表兄程正辅江行见桃花》:“浄眼见桃花,纷纷堕红雨。” 清
曹寅 《西轩》诗:“何难尽遣筝琶手,浄眼看花破生死。”参见“ 法眼 ”。
《國語辭典》:法眼 拼音:fǎ yǎn
1.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观,一切因缘生起的诸现象。《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
2.尊称他人的眼识正确。《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老兄具这样的法眼,钦佩得很,将来倒要时常请教请教。」
《國語辭典》:毒气(毒氣) 拼音:dú qì
一种武器。用放射器依风力吹送到敌方的有毒气体,或以毒瓦斯弹投送到敌方,而直接或间接杀伤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