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善缘
法音
教门
象王
善知识
夏中
真身
缘起
露地
六相
口宣
行持
灰劫
慧剑
无记
《國語辭典》:善缘(善緣)  拼音:shàn yuán
1.良好关系。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皇太子萧纬,自昔蕃邸,便结善缘。」《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
2.俗称好姻缘为「善缘」。
《漢語大詞典》:法音
(1).指法言。合乎礼法之言。北史·韩显宗传:“窃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翫坟典,口对百辟,心虑万机……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2).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法华经·譬喻品》:“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闕一,我愿未满。”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这里头是 乔答摩 宣讲法要的道场。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
(3).诵经奏乐声。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特过玄坛启法音。”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内奏法音科。”
《國語辭典》:教门(教門)  拼音:jiào mén
1.宗派。唐。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或问:『南北教门,岂无差别?』对曰:『家家门外,有长安道。』」
2.教徒、信徒。《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道:『我是教门,不用大荤。』」
3.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象王
(1).象中之王。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佛的进退威仪。法苑珠林卷十五引《胜天王经》:“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师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
(2).佛教语。喻佛或菩萨。《涅槃经》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以牺帝龙颜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为像佛那样救世的人。 沈曾植 《寄太夷》诗:“物论有齐鯤子小,人间何世象王来。”
《國語辭典》:善知识(善知識)  拼音:shàn zhī shì
佛教用语。佛教称能引发他人向上、增善去恶乃至證悟成佛的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六:「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这里有个海月禅林,那和尚是个善知识,送先生到那里去住罢。」
《漢語大詞典》:夏中
(1).犹夏季。 晋 王羲之 《谢仁祖帖》:“忽然夏中感怀,冷冷不适。足下復何似,耿耿。” 唐 戴叔伦 《送裴判官回湖南》诗:“莫怕南风且尽欢, 湘 山多雨夏中寒。”宋书·庾炳之传:“ 刘雍 自谓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进甘蔗,若新发於州。”
(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漢語大詞典》:真身
佛教语。佛教认为为度脱众生而化现的世间色身。佛、菩萨、罗汉等。 唐 慧能 《坛经·付嘱品》:“十一月, 广 、 韶 、 新 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原注:“ 六祖禪师 真身盖数百年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摩腾真身:“今 洛 中 白马寺 , 摩腾 真身尚在。” 秦牧 《惠能和尚的偈语》:“六十年代, 南华寺 还有他的‘真身’和‘衣钵’。”
《國語辭典》:缘起(緣起)  拼音:yuán qǐ
1.事物的由来。
2.著书的人记其编著的原由,与序文略同。《金七十论。卷上》:「说此偈缘起。」
3.声明发起一事的文字,与启事略同。
4.一种流行于唐代的说唱艺术。叙述故事的始末缘由,作品均为宣扬佛教教义和讲述佛教故事。现存作品有《丑女缘起》、《目连缘起》等。
《國語辭典》:露地  拼音:lù dì
露天的地方。《妙法莲华经》卷二:「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稳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
《漢語大詞典》:六相
(1).传说辅佐 黄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龙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辩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辩於北方。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离其身,方齐六相,助明三辰。”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
《國語辭典》:口宣  拼音:kǒu xuān
古代天子临时使近臣代己口传意旨。《晋书。卷四○。杨骏传》:「便召中书监华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國語辭典》:行持  拼音:xíng chí
施展、行使。《水浒传》第七○回:「此是公孙胜行持道法,张清看见,心慌眼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最下者行持符箓,役使鬼神。」
《國語辭典》:持行  拼音:chí xíng
修行。《南史。卷七三。孝义列传上。吴达之》:「幼玙末好佛法,剪落长斋,持行精苦。」
分類:持行修行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國語辭典》:慧剑(慧劍)  拼音:huì jiàn
佛教以智慧能斩断一切烦恼,故以剑修饰之。《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今日你命光发露,透出你的智慧,还不趁势用你本来具足的慧剑,斩断你的邪魔吗?」
《漢語大詞典》:无记(無記)
佛教语。谓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於此所説十有对中,除色及声餘八无记,谓五色根,香味触境,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 唐 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二:“灭想成无记,生心坐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