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极地(極地) 拼音:jí dì
1.地球南北两极圈内的地区。此区气候寒冷,最高月平均温度为摄氏十度,海陆皆为冰雪覆盖,少植物生长,亦不适合人居住。
2.极点,最高的程度。《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木仙却听惯了他的议论,佩服到极地。」
2.极点,最高的程度。《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木仙却听惯了他的议论,佩服到极地。」
《漢語大詞典》:鹫岳(鷲嶽)
见“ 鷲岳 ”。
亦作“ 鷲岳 ”。 即 鹫山 。亦代称佛地。 南朝 齐 王融 《法门颂启》:“ 祇园 灭影, 鷲岳 沦光,微辞既遥,大义如缀。” 南朝 陈后主 《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诗:“ 鷲岳 青松绕, 鸡峰 白日沉。”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 鷲岳 增饰, 鸡林 润彩。”参见“ 鷲山 ”。
亦作“ 鷲岳 ”。 即 鹫山 。亦代称佛地。 南朝 齐 王融 《法门颂启》:“ 祇园 灭影, 鷲岳 沦光,微辞既遥,大义如缀。” 南朝 陈后主 《同江仆射游摄山栖霞寺》诗:“ 鷲岳 青松绕, 鸡峰 白日沉。”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 鷲岳 增饰, 鸡林 润彩。”参见“ 鷲山 ”。
《漢語大詞典》:金刹
(1).佛地悬幡的塔柱。《法华经·授记品》:“诸佛灭后,起七寳塔。长表金刹,华香伎乐。”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金刹,梵言掣多罗。案,西域别无旙竿,即於塔覆鉢柱头悬旙,今言刹者,应讹略也。”
(2).指宝塔。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金刹与 灵臺 比高,广殿共 阿房 等壮。” 周祖谟 校释:“金刹者,旛柱也。此指浮图而言。”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3).指佛寺。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毕题十二韵以纪之》:“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明 唐顺之 《松江金泽寺》诗之三:“何年此地开金刹, 宋 代流传直到今。”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金刹凌云起,珠宫匝地连。”
(2).指宝塔。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金刹与 灵臺 比高,广殿共 阿房 等壮。” 周祖谟 校释:“金刹者,旛柱也。此指浮图而言。”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3).指佛寺。 唐 白居易 《重修香山寺毕题十二韵以纪之》:“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明 唐顺之 《松江金泽寺》诗之三:“何年此地开金刹, 宋 代流传直到今。”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金刹凌云起,珠宫匝地连。”
支佛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教十地之一。辟支佛之地位也。
(术语)通教十地之一。辟支佛之地位也。
佛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教十地之第十位。谓第九地之菩萨最后顿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习气而成道之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达到成佛的地位。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有大功德力,资利智慧,而与一念相应,观真谛究竟,习气亦究竟,觉果圆满,故名佛地。(究竟,即毕尽之义也。)
(术语)通教十地之第十位。谓第九地之菩萨最后顿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习气而成道之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达到成佛的地位。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佛有大功德力,资利智慧,而与一念相应,观真谛究竟,习气亦究竟,觉果圆满,故名佛地。(究竟,即毕尽之义也。)
佛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为妙生菩萨说佛地之五相,谓清净法界及四智也。一一细释。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为妙生菩萨说佛地之五相,谓清净法界及四智也。一一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