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龛像(龕像)
壁龛中的佛像。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其第二子 仲璋 为 临沂 令,克荷先业,庄严龕像,首於西峯石壁与 席禪师 鐫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后因以指佛像。 五代 齐己 《永夜》:“香影浮龕像,瓶声著井冰。”
分類:佛像
《漢語大詞典》:玉佛
玉制的佛像。南史·夷貊传下·于阗:“ 于闐 者,西域之旧国也…… 大同 七年,又献外国刻玉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此刻放着那玉佛、花瓶那些东西,还值得三千两。”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分類:玉制佛像
《漢語大詞典》:像塔
佛像与佛塔。指寺庙。《魏书·释老志》:“梵唱屠音,连簷接响,像塔缠於腥臊,性灵没於嗜慾,真伪混居,往来纷杂。”
《国语辞典》:张僧繇(张僧繇)  拼音:zhāng sēng yóu
人名。(西元479~?)吴人,南朝梁画家。善山水佛像。所画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所绘山水,在素缣上,以青绿重色先图峰峦泉石,而后染出丘壑巉岩,不以笔墨先钩,谓之没骨皴;后人将其画法与吴道子并称为「疏体」。武帝时,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张氏。
《漢語大詞典》:灌佛
佛教的一种仪式。又称浴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 释迦牟尼 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举行这种仪式。宋书·刘敬宣传:“四月八日, 敬 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南史·张融传:“王母 殷淑仪 薨,后四月八日建斋并灌佛。”
《國語辭典》:背光  拼音:bèi guāng
光线不能直接照到,称为「背光」。如:「背光照像,镁光灯的强度要够。」
《漢語大詞典》:泥像
指泥塑佛像。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寺砌上明镜,僧盂敲晓鉦。泥像对骋怪,铁鐘孤舂鍠。”新唐书·傅奕传:“今僧尼十万,刻绘泥像,以惑天下,有不亡乎?”
分類:泥塑佛像
《國語辭典》:须弥座(須彌座)  拼音:xū mí zuò
佛教用语。指佛座。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
《国语辞典》:安座  拼音:ān zuò
佛教用语。谓将佛像或神像安放于殿内的仪式。
《漢語大詞典》:银像(銀像)
亦作“ 银象 ”。 银身佛像。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壬戌,幸 同泰寺 ,铸十方银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寺有小银象六百餘躯,金佛一躯长数尺。大银象高六尺餘,古样精巧。”
分類:佛像
《国语辞典》:欢喜佛(欢喜佛)  拼音:huān xǐ fó
佛教无上瑜伽密的双身佛。佛像呈男女裸身相抱之形。见《通俗编。释道》。
《漢語大詞典》:行像
(1).即行乐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戴安道 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参见“ 行乐图 ”。
(2).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也称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綺,载诸輦舆,谓之行像。”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 成都 行像, 硕 ( 邵硕 )於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参阅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二。
(3).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质地轻,故称“行像”。
《國語辭典》:行乐图(行樂圖)  拼音:xíng lè tú
以行乐为题材的图画。亦指人的肖像画。《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前日女婿上门,他举家都看个勾,行乐图也画得出在那里。」《儒林外史》第三○回:「宗老爷家一个小厮拿著一封书子,送一幅行乐图来求题。」简称为「行乐」。
《漢語大詞典》:光像
佛教语。对佛像的敬称。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大竿可为 赡部 光像处悬幡之竿。”
《漢語大詞典》:光趺
指佛像底坐。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丹阳 尹 高悝 行至 张侯桥 ,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处掊视之,得金像,未有光趺。”
分類:佛像
《國語辭典》:佛爷(佛爺)  拼音:fó ye
1.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2.清代内臣对皇帝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