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佚老
(1).遁世隐居的老人。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 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 。”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宋 周必大 《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 ?”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漢語大詞典》:安佚
安乐舒适。孟子·尽心下:“ 孟子 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声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则遗显号於后世,传土地於子孙,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颜师古 注:“佚,乐也。”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马之与人,情性殊异。至于筋骸之相束,血气之相持,安佚则适,劳顿则疲者,同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四体之即安佚,人之情也。”
分類:安乐舒适
《漢語大詞典》:遗佚(遺佚)
见“ 遗逸 ”。
《漢語大詞典》:遗逸(遺逸)
亦作“ 遗佚 ”。亦作“ 遗軼 ”。
(1).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
(2).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汉书·艺文志:“ 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
(4).犹隐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5).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圣祖仁皇帝 ,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6).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 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
《漢語大詞典》:自佚
犹自逸。自图安逸。左传·哀公二年:“ 蒯聵 不敢自佚,备持矛焉。”吕氏春秋·本生:“出则以车,入则以輦,务以自佚。” 宋 陈亮 《祭薛象先内子黄氏恭人文》:“少不以富贵以自骄,晚不以从容而自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进士给假:“ 世宗 圣龄甫二十,正如太阿出匣,諭旨森严正大,默符光乾,今之新贵图自佚者,可以憬然矣。”
分類:犹自安逸
《漢語大詞典》:佚罚(佚罰)
谓罚而失当。书·盘庚上:“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孔 传:“佚,失也。” 蔡沉 集传:“惟我一人失罚其所当罚也。”国语·周语上《盘庚》作“逸罚”。 韦昭 注:“逸,过也。” 宋 陆游 《邵武县兴造记》:“比为政期年,家无弗伸之冤,庭无弗直之讼,善无滥刑,恶无佚罚。”明史·蒋允仪传:“时 广寧 已失, 熊廷弼 、 王化贞 俱论死,而兵部尚书 张鹤鸣 如故,纠之者反获谴。 允仪 不平,疏詆其同罪佚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或谓某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
分類:失当
《高级汉语词典》:劳佚
劳苦与安佚
《國語辭典》:淫佚  拼音:yín yì
行为放荡。《国语。越语下》:「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红楼梦》第四回:「薛家纵比冯家有钱,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之定情于一人。」也作「淫泆」、「淫逸」。
《國語辭典》:佚乐(佚樂)  拼音:yì lè
纵情游乐。《史记。卷六○。三王世家》:「无长好佚乐,驰骋弋猎,淫康而近小人。」
《漢語大詞典》:散佚
散失。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会 董卓 作乱,大驾西迁,史臣废弃,旧文散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所蓄书籍法帖尽散佚一空。”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关于 秋白 的遗著,散佚的实在太多。”
分類:散佚散失
《國語辭典》:佚女  拼音:yì nǚ
美女。《楚辞。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漢語大詞典》:骄佚(驕佚)
见“ 骄逸 ”。
《漢語大詞典》:骄逸(驕逸)
亦作“ 骄佚 ”。
(1).骄纵放肆。国语·周语中:“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 延 ( 阜陵王 刘延 )奢泰骄佚,待下严刻。” 明 刘基 《悲杭城》诗:“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 清 朱彝尊 《瓦井》诗:“当时崇国师,此辈尽骄佚。”
(2).骄奢安逸。左传·成公六年:“国饶则民骄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饌必以炭炊,往往不愜其意。此乃骄逸成性。”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六十年丰豫之后,商人皆席富厚,乐骄逸,恢调舞歌。”《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教子须知有义方,养成骄佚必生殃。”
《漢語大詞典》:放佚
(1).散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君之於学,其可谓篤志而不牵於众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三传备説》诸篇,今都不可见。”
(2).放纵不受约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吴组缃 《菉竹山房》:“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漢語大詞典》:暇佚
见“ 暇逸 ”。
《國語辭典》:暇逸  拼音:xià yì
閒适安逸。南朝宋。谢灵运 书帙铭:「亮惟勤玩,无或暇逸。」《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臣以菲才,遭逢圣代,致位通显,未谋报称,敢图暇逸?」也作「暇豫」。
分類:闲散安逸
《國語辭典》:佚游(佚遊)  拼音:yì yóu
无节制的游荡。《论语。季氏》:「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若夫天威震怒,横被诛戮,事起佚游,上所深讳,必不至此,可无虑也。」
《漢語大詞典》:优佚(優佚)
富裕安逸。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故令优佚,俯及孤蒙。”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是他家属》:“ 唐 冯衮 牧 苏州 , 江 外优佚,暇日多纵饮博。”
分類:富裕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