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廪廪(廩廩)  拼音:lǐn lǐn
1.有风采的样子。《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序》:「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见去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2.危惧的样子。汉。贾谊〈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國語辭典》:隐痛(隱痛)  拼音:yǐn tòng
难以宣达的痛苦。如:「他专门揭发别人的隐痛,实在可恶!」
《漢語大詞典》:知权(知權)
(1).知道权衡轻重。《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何贤乎 祭仲 ?以为知权也。” 何休 注:“权,称也,所以别轻重,喻 祭仲 知国重君轻。”
(2).懂得权变。《淮南子·兵略训》:“因势善用间谍,审错规虑,设蔚施伏,出於不意,敌人之兵无所适备,此谓知权。”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管仲 ﹞事所射之君,非不贞也,知权也。”旧唐书·柳公绰传:“其知权制变,甚为当时所称。”
(3).犹掌权。南史·谢晦传:“ 晦 据上流, 檀 镇 广陵 ,各有强兵,足制朝廷; 羡之 、 亮 于中知权,可以持久。”
《國語辭典》:结婚(結婚)  拼音:jié hūn
1.男女正式结为夫妻。
2.相同性别之二人,成立具有亲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结合关系。
《漢語大詞典》:弟及
谓弟继兄位。为 商 代的主要继统法。《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鲁一生一及” 汉 何休 注:“兄死弟继曰及。” 清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 商 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分類:弟及何休
《國語辭典》:物事  拼音:wù shì
1.物品、东西。《西游记》第一二回:「玄奘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自到海外一番,不曾置得一件海外物事。」也作「事物」。
2.事情。《隋书。卷五六。张衡传》:「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漢語大詞典》:受污
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 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 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 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漢語大詞典》:待放
古谓人臣有罪辞职等待放逐。《公羊传·宣公元年》:“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 何休 注:“古者刑不上大夫……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 汉 王逸 《楚辞·东方朔〈七谏〉序》:“古者,人臣三諫不从,退而待放。”魏书·慕容契传:“ 高祖 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离俗之士,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國語辭典》:遂事  拼音:suì shì
1.势在必行的事。《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迹。」
2.专主某事。《公羊传。桓公八年》:「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春秋之义亡遂事,汉家之法有矫制。」
《國語辭典》:投策  拼音:tóu cè
1.相当于后代的拈阄、抽签。《慎子。威德》:「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钩策为均也。」
2.弃杖。《文选。张协。七命》:「阳乌为之顿羽,夸父为之投策。」
3.扬鞭。《文选。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投策命晨旅,暂与园田疏。」
分類:抽签何休
《漢語大詞典》:平国(平國)
(1).承平守成之国。周礼·秋官·大司寇:“刑平国,用中典。” 郑玄 注:“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 孙诒让 正义:“注云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者,谓立国日久,承平无事者也。”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副至仁之纳隍,用轻典於平国。”
(2).治国。《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将平国,而反之 桓 。” 何休 注:“平,治也。”
《漢語大詞典》:方望
帝王郊祀时望祭四方群神之礼。《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有方望之事。” 何休 注:“方望,谓郊时所望祭四方羣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五岳四瀆及餘山川,凡三十六所。”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园县极方望,邑社揔地灵。” 吕向 注:“方望,谓祭四方羣神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祗展方望,幽显咸禁。”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其冬至祀天之明日,準古方望之事,因令祀地北郊,而以海岳、四瀆、山林、川泽之神,凡在圜丘壝陛旧从祭者,皆得与饗。”
《漢語大詞典》:泣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漢語大詞典》:含玉
古丧礼,纳于死者口中的玉。周礼·天官·太宰:“大丧,赞赠玉、含玉。” 郑玄 注:“含玉,死者口实。天子以玉。” 郭沫若 《羽书集·龙战与鸡鸣》:“古人的习惯,人死了在口里有含玉的一种礼节。被含的玉就叫作‘含玉’。那玉的形式,有时候是珠,有时候似乎是蝉。”参阅《公羊传·文公五年》 何休 注。
《漢語大詞典》:直来(直來)
谓无事而来。《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其言来何?直来曰来。” 何休 注:“直来,无事而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