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8,分1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一体速疾力三昧
一体三分
一体三宝
一体三身自性佛
二经体
八识体一
八识体别
十六善神王形体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十戒持律法体
十种教体
入法界体性经
体宗用三大
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佛类词典
一体一体速疾力三昧
一体三分
一体三宝
一体三身自性佛
二经体
八识体一
八识体别
十六善神王形体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十戒持律法体
十种教体
入法界体性经
体宗用三大
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一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相虽异而其本性则一。故曰一体。涅槃无名论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曰:「情与非情共一体。」
【三藏法数】
(出法界观)
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非情共一体。是也。
(术语)外相虽异而其本性则一。故曰一体。涅槃无名论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法界观曰:「情与非情共一体。」
【三藏法数】
(出法界观)
一体者,常住真心之体也。自性清净,一体无二;妄想忽生,境界顿现。于是有情众生,无情国土,从一真心,妄分为二。当知有情无情,皆是众生自心所变,实非外物。故颂云:情与非情共一体。是也。
一体速疾力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体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经疏一曰:「毗卢遮那,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疾力三昧,供养无量善知识,遍行无量诸度门。」大疏六曰:「一切如来一体速迅三昧者,谓入此三昧时,则證知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于一念中,能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微尘数等诸三昧门。知如是如是若干众生,于彼三昧门中,应得入道。知彼善知识,已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未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或有众生入如是法门,不可得超升成佛,入馀法门,久远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种种根性不同,进趣方便皆亦随异。乃至游戏其中,次第修习出入超世间,于一一门,各得能成就无量众生,故名一体速疾力三昧也。」
(术语)一体而具速疾力之三昧也。大日经疏一曰:「毗卢遮那,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疾力三昧,供养无量善知识,遍行无量诸度门。」大疏六曰:「一切如来一体速迅三昧者,谓入此三昧时,则證知一切如来,皆同一法界智体,于一念中,能次第观察,无量世界海,微尘数等诸三昧门。知如是如是若干众生,于彼三昧门中,应得入道。知彼善知识,已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未为若干众生作种种因缘。或有众生入如是法门,不可得超升成佛,入馀法门,久远稽留不得成佛。如是等种种根性不同,进趣方便皆亦随异。乃至游戏其中,次第修习出入超世间,于一一门,各得能成就无量众生,故名一体速疾力三昧也。」
一体三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为一体,而亦三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为因。摩醯首罗一体三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末,谓「外道明有三天,即是彼家三身,自在天为本,如内法身佛,应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脐中化为梵王,如内化身佛。」此中韦纽,与那罗延同视。
(术语)摩醯首罗天与那罗延天梵天为一体,而亦三分也。外道小乘涅槃论,谓「摩醯首罗论师作如是说,果是那罗延所作,梵天为因。摩醯首罗一体三分,谓梵天、那罗延、摩醯首罗也。」吉藏中论疏第一末,谓「外道明有三天,即是彼家三身,自在天为本,如内法身佛,应为韦纽,如内应身佛,韦纽脐中化为梵王,如内化身佛。」此中韦纽,与那罗延同视。
一体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慧海禅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术语)慧海禅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證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一体三身自性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己色身内归依法报化三身佛也。六祖坛经曰:「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术语)于己色身内归依法报化三身佛也。六祖坛经曰:「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二经体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经典中文与义之谓也。经者自一面观之,惟为显义之文字也,自他面观之,则由文而显之义理也。故文与义,为二种之经体。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文是所依体〕,文是所依体者,文即文字,为一切义理所依,复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二、义是能依体〕,义是能依体者,谓一切义理,皆依文字而显,故义是能依,而与文字同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名数)经典中文与义之谓也。经者自一面观之,惟为显义之文字也,自他面观之,则由文而显之义理也。故文与义,为二种之经体。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文是所依体〕,文是所依体者,文即文字,为一切义理所依,复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二、义是能依体〕,义是能依体者,谓一切义理,皆依文字而显,故义是能依,而与文字同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八识体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八识体别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悉为同一也。出于无性之摄论四卷,世亲之摄论三卷,为一类之菩萨所主张者,唯识宗之异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所有八识的体性都是一体,这是唯识宗的异义。
(杂语)对八识体别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悉为同一也。出于无性之摄论四卷,世亲之摄论三卷,为一类之菩萨所主张者,唯识宗之异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所有八识的体性都是一体,这是唯识宗的异义。
八识体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八识体一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各各有别也。此为唯识宗之正义。
【佛学常见辞汇】
所有八识的体性各别不同,这是唯识宗的正义。
(术语)对八识体一而言。谓诸八识之体性各各有别也。此为唯识宗之正义。
【佛学常见辞汇】
所有八识的体性各别不同,这是唯识宗的正义。
十六善神王形体
【佛学大辞典】
(书名)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之略。轨名也。
(书名)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之略。轨名也。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图。
(术语)见图。
十戒持律法体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受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师,尊称之曰十戒持律之法体。法体与法师同。
(杂语)受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师,尊称之曰十戒持律之法体。法体与法师同。
十种教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华严宗所立十种之教体也。(参见:教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音声语言体。以言音语业为教体,故佛之言辞论说即教体。二名句文义体。依事立名,依名之众合为句,合众义成文,身即聚集之义。此三长短高下次第行布,为诠显教法之体。三通取四法体。通取声名句文四法为教体。四通摄所诠体。通摄经文与所诠之义理为教体。五诸法显义体。世间一切诸法能显义理者为教体。六摄提唯心体。以前五种之一切诸法,唯心所显,故一心为教体。七会缘入实体。会前六门缘起差别之教法同入真如一实之体。是上摄相归性之义。八理事无碍体。真如是理,教法是事,此二无碍为教体。九事事无碍体。一切法之文义,圆融无碍,为教体。十海印炳现体。海印三昧为教体。见华严大疏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三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是也。
〔二、名句文身体〕,名者,依事立名;句者,众语合成;文者,联合众义。皆言身者,身即聚集之义。谓此三者,长短高下,次第行布,而能诠显教法之体也。
〔三、通取四法体〕,谓通取声名句文四法,而为能诠教体也。净名经云:通用四法,为佛教体。是也。
〔四、通摄所诠体〕,谓经文通摄所诠义理为教体也。盖文是所依,义是能依;文是能诠,义是所诠。此明文义相成也。经云:文随于义,义随文。是也。
〔五、诸法显义体〕,谓世间一切诸法,能显义理,皆为教体也。净名经云: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香积世界,餐香饭而三昧显;极乐佛国,水鸟树林,皆宣妙法;华严性海,云台宝网,同演法音,毛孔光明,皆作佛事。是也。(香积,佛国土名也。香饭者,即维摩诘遣化人诣彼国所取之香饭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六、摄境唯心体〕,谓以前五种,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故摄为教体也。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是也。
〔七、会缘入实体〕,谓会前六门缘起差别教法,同入真如一实之体也。盖诸圣教,皆从真如流出。故因缘事相本空,全是真如体性也。
〔八、理事无碍体〕,谓真如是理,教法是事。此二无碍,为教体也。盖一切教法,虽全体即真如,而不碍事相宛然;虽真如全体为一切教法,而不碍理性明现。二互交彻,无碍融通也。
〔九、事事无碍体〕,谓一切法,文义圆融,以无障碍法界为教体也。盖所起教,称性融通,事事无碍,遂令一言一音一文一义一因一果一毛一尘,含摄法界,圆融无碍,递互交参,重重无尽。经云:佛以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遍。是也。
〔十、海印炳现体〕,谓海印三昧为教体也。然海印是喻,三昧是定。如来说华严经时,入是三昧。一切诸法,炳然齐现大寂定中,犹如香海澄渟,湛然不动,四天下中一切众生色身形像,皆于其中历历顿现,如印印文,其差别无尽,教法及所化机,虽大小不同,亦同缘起,炳现定中。经云:或现童男童女形,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等,随其所乐悉令见。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也。(四天下者,即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之四洲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梵语摩睺罗伽,华言大腹行,地龙也。)
(名数)华严宗所立十种之教体也。(参见:教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音声语言体。以言音语业为教体,故佛之言辞论说即教体。二名句文义体。依事立名,依名之众合为句,合众义成文,身即聚集之义。此三长短高下次第行布,为诠显教法之体。三通取四法体。通取声名句文四法为教体。四通摄所诠体。通摄经文与所诠之义理为教体。五诸法显义体。世间一切诸法能显义理者为教体。六摄提唯心体。以前五种之一切诸法,唯心所显,故一心为教体。七会缘入实体。会前六门缘起差别之教法同入真如一实之体。是上摄相归性之义。八理事无碍体。真如是理,教法是事,此二无碍为教体。九事事无碍体。一切法之文义,圆融无碍,为教体。十海印炳现体。海印三昧为教体。见华严大疏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三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是也。
〔二、名句文身体〕,名者,依事立名;句者,众语合成;文者,联合众义。皆言身者,身即聚集之义。谓此三者,长短高下,次第行布,而能诠显教法之体也。
〔三、通取四法体〕,谓通取声名句文四法,而为能诠教体也。净名经云:通用四法,为佛教体。是也。
〔四、通摄所诠体〕,谓经文通摄所诠义理为教体也。盖文是所依,义是能依;文是能诠,义是所诠。此明文义相成也。经云:文随于义,义随文。是也。
〔五、诸法显义体〕,谓世间一切诸法,能显义理,皆为教体也。净名经云: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香积世界,餐香饭而三昧显;极乐佛国,水鸟树林,皆宣妙法;华严性海,云台宝网,同演法音,毛孔光明,皆作佛事。是也。(香积,佛国土名也。香饭者,即维摩诘遣化人诣彼国所取之香饭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六、摄境唯心体〕,谓以前五种,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故摄为教体也。起信论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是也。
〔七、会缘入实体〕,谓会前六门缘起差别教法,同入真如一实之体也。盖诸圣教,皆从真如流出。故因缘事相本空,全是真如体性也。
〔八、理事无碍体〕,谓真如是理,教法是事。此二无碍,为教体也。盖一切教法,虽全体即真如,而不碍事相宛然;虽真如全体为一切教法,而不碍理性明现。二互交彻,无碍融通也。
〔九、事事无碍体〕,谓一切法,文义圆融,以无障碍法界为教体也。盖所起教,称性融通,事事无碍,遂令一言一音一文一义一因一果一毛一尘,含摄法界,圆融无碍,递互交参,重重无尽。经云:佛以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遍。是也。
〔十、海印炳现体〕,谓海印三昧为教体也。然海印是喻,三昧是定。如来说华严经时,入是三昧。一切诸法,炳然齐现大寂定中,犹如香海澄渟,湛然不动,四天下中一切众生色身形像,皆于其中历历顿现,如印印文,其差别无尽,教法及所化机,虽大小不同,亦同缘起,炳现定中。经云:或现童男童女形,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等,随其所乐悉令见。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是也。(四天下者,即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之四洲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梵语摩睺罗伽,华言大腹行,地龙也。)
入法界体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界之义。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住于宝积三昧,说法界之义。
体宗用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释经题立名体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證之大日经心目立体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亦立体宗用之三重。此体宗用即体相用之三大也。弘法以曼荼罗为体,以三三昧为宗,以方便为用。以曼荼罗为体者,即六大。据三种悉地仪轨五论皆号为曼荼罗也。三三昧者为心佛生,自语意等之三平等。方便者为始曼上转本曼下转之妙业。出于秘藏记钞九。
(名数)天台释经题立名体宗用教之五重,日本智證之大日经心目立体宗用之三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亦立体宗用之三重。此体宗用即体相用之三大也。弘法以曼荼罗为体,以三三昧为宗,以方便为用。以曼荼罗为体者,即六大。据三种悉地仪轨五论皆号为曼荼罗也。三三昧者为心佛生,自语意等之三平等。方便者为始曼上转本曼下转之妙业。出于秘藏记钞九。
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教中一切有部宗所立。三世实有谓时间的诸法体性实在也。法体恒有谓空间的诸法体性实有也。所见事物之生灭,惟为体上之作用,于自体非有生灭,故谓法体为恒有。(参见:三世)
(术语)小乘教中一切有部宗所立。三世实有谓时间的诸法体性实在也。法体恒有谓空间的诸法体性实有也。所见事物之生灭,惟为体上之作用,于自体非有生灭,故谓法体为恒有。(参见:三世)
三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为之事物,一刹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为未来世,生了为现在世,灭了为过去世。此于事物迁流上,假立三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三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为时之经过之三世,则过去为前,未来为后,其次第为过现未。即十二缘起之次第也。若为法之生起之三世,则未来为前,过去为后。是为未现过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现)、后灭(过)之次第也。犹如未至名为前路,已往名为后路。生住异灭之四相是也。宝积经九十四曰:「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世,向久远推之,如云三世。三世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谓三世。
【三藏法数】
(亦名三际,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三、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起、现生、现聚集、现出现,未转、未谢、未灭,现在所摄,是名现在世。
(术语)又云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也。世者迁流之义。有为之事物,一刹那之间,亦不止,生了直灭。因之谓来生为未来世,生了为现在世,灭了为过去世。此于事物迁流上,假立三种之世。离事物别无世之实体也。又三世有就时就法二种,若为时之经过之三世,则过去为前,未来为后,其次第为过现未。即十二缘起之次第也。若为法之生起之三世,则未来为前,过去为后。是为未现过之次第。以事物之生起有未生(未)、已生(现)、后灭(过)之次第也。犹如未至名为前路,已往名为后路。生住异灭之四相是也。宝积经九十四曰:「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世,向久远推之,如云三世。三世者,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谓三世。
【三藏法数】
(亦名三际,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世即迁流之义,亦隔别之义也。
〔一、过去世〕,谓善恶诸行,已起、已生、已转、已聚集、已出现,落谢变灭,过去所摄,是名过去世。
〔二、未来世〕,谓善恶诸行,未起、未生、未聚集、未出现,未来所摄,是名未来世。
〔三、现在世〕,谓善恶诸行,现起、现生、现聚集、现出现,未转、未谢、未灭,现在所摄,是名现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