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5,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诗体
破体
适体
昆体
别体
仁体
裸体
裸体
体兼
备体
躯体
养体
体恤
来体
戒体
《漢語大詞典》:诗体(詩體)
诗的样式和风格。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觴也。”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又:‘相随遥遥访 赤城 ,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 李太白 诗体也。”元史·余阙传:“诗体尚 江 左,高视 鲍 谢 , 徐 庾 以下不论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十章:“从诗体的各方面看,今体乐府、五言长律、七绝语体、七律拗体、七言拗体长律、七律组诗、五言长篇叙事诗, 杜甫 在哪方面没有创造,在哪方面没有独特的成就?”
《國語辭典》:破体(破體)  拼音:pò tǐ
1.行书的变体称为「破体」。明。杨慎《墨池锁录》卷二:「破体谓行书小纵,绳墨,破右军之体也。」
2.通称不合正体的俗字。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之上》:「年来后生写字多破体……,盛唐及宋初诸公字画重厚,何尝破体,今或多或少,妄为增。」
《國語辭典》:破体书(破體書)  拼音:pò tǐ shū
1.行书的变体。《俗语考原。破体书引书断》:「王献之变右军行书。号曰『破体书』。」
2.通称不合正体的俗字。也作「破体字」。
《國語辭典》:破体字(破體字)  拼音:pò tǐ zì
通称不合正体的俗字。也作「破体书」。
《漢語大詞典》:适体(適體)
谓适应身体的需求。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古者,创栋宇纔御风雨,从时适体,未尽其要。” 明 史槃 《梦磊记·淑女闹园》:“恣口足珍羞,适体多文绣。”
《漢語大詞典》:昆体(崑體)
即西昆体。 宋 初 杨亿 刘筠 等彼此唱和,有《西昆酬唱集》行世,后称他们的诗体为西昆体,简称昆体。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盖自 扬 刘 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崑体。”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欧阳文忠 公诗始矫崑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作诗好用事,自 庾信 始,后渐流为崑体。”按,昆体诗大抵模拟 李商隐 ,旧时率误称 李商隐 诗为昆体。
《國語辭典》:别体(別體)  拼音:bié tǐ
另一种体式风格。《南史。卷三九。列传。刘勔》:「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言中理准,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
分類:变体
《漢語大詞典》:仁体(仁體)
仁爱的本旨。吕氏春秋·长攻:“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吾以此识仁体矣。”一说《吕氏春秋·长攻》所云“仁体”当为“体仁”之倒误,“体仁谓体会仁之实者也”。见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國語辭典》:裸体(裸體)  拼音:luǒ tǐ
身体不穿衣物,赤身露体。《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也作「裸身」。
《高级汉语词典》:裸体
裸体
《韵府拾遗 盐韵》:体兼(体兼)
无名氏风赋形乃虚无体兼散逸虽含毫搦管岂神仙之能述
《漢語大詞典》:备体(備體)
犹齐备;完整。管子·君臣下:“上尊而民顺,财厚而备足,四者备体,顷时而王不难矣。” 尹知章 注:“谓备具而成体。”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以闕如。”
分類:齐备完整
《國語辭典》:躯体(軀體)  拼音:qū tǐ
身体。《后汉书。卷五十一。陈龟传》:「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漢語大詞典》:养体(養體)
保养身体;满足身体的需要。荀子·正名:“麤布之衣,麤紃之履,而可以养体。”史记·礼书:“疏房牀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谓奉养父母,供给父母生活所需。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國語辭典》:体恤(體恤)  拼音:tǐ xù
体谅而怜悯。如:「体恤民情是政府官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漢語大詞典》:来体(來體)
(1).弓张弦时弓臂内向的体势。周礼·考工记·弓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 孙诒让 正义:“往体,谓弓体外挠;来体谓弓体内向。凡弓必兼往来两体,而后有张弛之用。”
(2).指子孙。后汉书·宦官传论:“声荣无暉於门阀,肌肤莫传於来体。”
《國語辭典》:戒体(戒體)  拼音:jiè tǐ
佛教用语。指受戒者接受戒法之后,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下》:「戒体者,所谓纳圣法于心胸。」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沾戒体,閒淡藏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