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39,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1 92 93 94 下一页
举体不净
摄相归性体
摄假从实体
摄境从识体
体
体大
体内方便
体外方便
体用
体用别论体
体如是
体宗用
体空
体空教
佛类词典(续上)
举体全摄举体不净
摄相归性体
摄假从实体
摄境从识体
体
体大
体内方便
体外方便
体用
体用别论体
体如是
体宗用
体空
体空教
举体全摄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举一法之礼,全摄收他法之体也。又作举体全收。五教章中所谓:「二义镕融,举体全摄。」即其例也。
(杂语)举一法之礼,全摄收他法之体也。又作举体全收。五教章中所谓:「二义镕融,举体全摄。」即其例也。
举体不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七种不净)
【三藏法数】
谓此身薄皮所覆,从头至足,纯是秽物,故名举体不净。
(杂语)(参见:七种不净)
【三藏法数】
谓此身薄皮所覆,从头至足,纯是秽物,故名举体不净。
摄相归性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摄假从实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摄境从识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驮都Dha%tu,译曰体、界,性等。物之一定不变而为差别支分之所依根本者,谓之体,对此而名能依之差别为相。此体相有性相二宗之别,法相宗谓能依之相外有所依之体,如草木之外尚有大地也,法性宗谓祇完能依之相为所依之体,犹如种种器具通为一全体也。例如人身,法相宗谓四支五官者相也,此外有众同分或阿赖耶识者,是所依之体,法性宗谓该摄四支五官众同分阿赖耶识者为体,此外无有别体。圆成实性与依他起性之关系亦如此,法相宗谓依他起之万有外,有圆成实之真如,法性宗谓该通依他起之万有相者,即圆成实之真体。身体之体,梵语Ka%ya。【又】体者通之义。谓通达于理也。常言体信,体达,体会等。述记九末曰:「体者通也。」金光明玄义曰:「体是达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的本体,与界、性等同义。
(术语)梵语驮都Dha%tu,译曰体、界,性等。物之一定不变而为差别支分之所依根本者,谓之体,对此而名能依之差别为相。此体相有性相二宗之别,法相宗谓能依之相外有所依之体,如草木之外尚有大地也,法性宗谓祇完能依之相为所依之体,犹如种种器具通为一全体也。例如人身,法相宗谓四支五官者相也,此外有众同分或阿赖耶识者,是所依之体,法性宗谓该摄四支五官众同分阿赖耶识者为体,此外无有别体。圆成实性与依他起性之关系亦如此,法相宗谓依他起之万有外,有圆成实之真如,法性宗谓该通依他起之万有相者,即圆成实之真体。身体之体,梵语Ka%ya。【又】体者通之义。谓通达于理也。常言体信,体达,体会等。述记九末曰:「体者通也。」金光明玄义曰:「体是达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的本体,与界、性等同义。
体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大之一。一切众生之心性,唯一绝待,不生不灭,真实如常为体,周遍法界而无限量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起信论所说三大之一。(参见:三大)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术语)三大之一。一切众生之心性,唯一绝待,不生不灭,真实如常为体,周遍法界而无限量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起信论所说三大之一。(参见:三大)
【三藏法数】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三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名之为大乘之义理,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众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众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众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依此内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间之善而得世间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为真如之体性,第二为真如之德相,第三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义。起信论曰:「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间世间善因果故。」密教以地等六大为体,大等四种曼荼罗为相,身等三密为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体大,二相大,三用大。别(参见:三大)
【佛学常见辞汇】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间,人、天也。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也。)
(名数)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名之为大乘之义理,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众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众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众生心之体性,具足一切功德,内潜源底而薰妄心,外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依此内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间之善而得世间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为真如之体性,第二为真如之德相,第三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义。起信论曰:「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间世间善因果故。」密教以地等六大为体,大等四种曼荼罗为相,身等三密为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体大,二相大,三用大。别(参见:三大)
【佛学常见辞汇】
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内可自我观照,薰陶妄心,外可显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此三大中之体大是真如的体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体大 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间,人、天也。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也。)
体内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便有体内体外之二种。(参见:方便)
(术语)方便有体内体外之二种。(参见:方便)
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湀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俗语佛源】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顗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三藏法数】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术语)梵语湀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俗语佛源】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顗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三藏法数】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体外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便有体内体外之二种,圆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内方便,馀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外方便。天台所立也。(参见:方便)
(术语)方便有体内体外之二种,圆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内方便,馀教所说之方便为体外方便。天台所立也。(参见:方便)
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湀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俗语佛源】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顗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三藏法数】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术语)梵语湀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众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为方正之理,便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之机,用方正之理与巧妙之言也,又方者众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应诸机之方域,而用适化之便法,谓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论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法华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圆,用有差会。三权是矩是方,一实是规是圆。若智诣于矩,则善用偏法逗会众生。若智诣于规,则善用圆法逗会众生。」嘉祥法华义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释之,理正曰方,言巧称便。即是其义深远,其语巧妙,文义合举,故云方便。此释通于大小。二者众生所缘之域为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盖欲因病授药,藉方施便,机教两举,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华玄赞三曰:「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中略)方是方术,便谓稳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经十一曰:「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对真实而释,则谓究竟之旨归为真实,假设暂废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权。即入于真实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则云方,随时而施曰便。依此释,则为小乘入大乘之门,故谓之方便教。三乘为通于一乘而设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为方便真实之二也。法华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门也,门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权略,皆是弄引,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从能显得名,故以门释方便,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义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实无三,以方便力,是故说三,故名善巧。」法华玄赞三曰:「权巧方便,实无此事,应物权现,故言方便,谓以三业方便化也。此对实智名为方便,利物有则曰方,随时而济名便。」天台更有一释,以解法华经方便品二字,谓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谓秘密之妙义也。盖法华已前之方便,为对真实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实,因而谓之为体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显一乘之实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说,故谓之为体内之方便,又曰同体之方便。是为秘密之妙义,尔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开说,故曰秘妙。法华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
【佛学常见辞汇】
随方因便,以利导人。
【俗语佛源】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所缘之域曰方,如来适化之法称便」。方便是导向真实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诗:「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机会,便利。如唐·韩《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天台宗认为,《法华经》的要义是「开权显实」。隋·智顗师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法华经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说法,亦谓之「开方便门」。《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海众云臻,请师开方便门,亦真实相。」后来称提供机会便利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明·冯维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权)
【三藏法数】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犹善巧也。谓如来说布施得大富,说持戒得生天,说忍辱得离诸瞋恚,说精进得具诸功德,说禅定得息诸散乱,说智慧得舍诸烦恼,如是种种方便,开化众生,莫不为令超脱苦轮,得诸法乐也。
体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味之实相为体,因果之诸法为用。法华文句三曰:「体即实相,无有分别。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种种芽。」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法身为体,现象应身为用,体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体所生起的种种应化众生的妙用。
(术语)一味之实相为体,因果之诸法为用。法华文句三曰:「体即实相,无有分别。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种种芽。」
【佛学常见辞汇】
真如法身为体,现象应身为用,体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体所生起的种种应化众生的妙用。
体用别论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体如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如)
(术语)(参见:十如)
十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与玄义止观聊异其义。因而文句三有上玄义中已说,今不具说之语。又别行玄明圆顿之三慈悲,故约于观心而释之,因而彼文有今观十法界众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种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说。故亦与玄义止观大异其释体。此十如以通解为根本,苟能会得通解,则通四类,自会四类之妙义。故今就通解释之,一相如是:「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善恶等显于外者,谓之相,相虽显于外,然非相见者,则不能见,故止观引三国故事曰:「昔孙刘相显,曹公相隐,相者举声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二性如是:「性以据内,自分不现。」谓人目不见,状若天生,长无改变也。「如木有火,遇缘即发。」谓如木有火性,钻即火出也。玄义与止观释性如是,其义各异,玄义以为薰习成性之性,如上所释,止观则以为理性,佛性之性也。三体如是:「主质名为体。」言为主之质谓之体,人身之总体也。四力如是:「功能为力。」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故涅槃经曰:「欲造墙壁则取泥土,欲造画像则取彩色,不取草木。」五作如是:「构造为作。」言身口意三业之所为为作也。六因如是:「习因为因。」谓前所习者为后之种也。如善人习善而益善,恶人习恶而益恶。新译家名之为等流因。七缘如是:「助因为缘。」因与缘不同,如五谷之种,因也,雨露水土缘也,五谷之种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缘故也。是为新译家之异熟因。八果如是:「习因为果。」谓从来所习之因,得其果也。新译家谓之等流果。此习因习果有隔过现之二世现未之二世者,又有现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九报如是:「报果为报。」谓酬今生之善恶业因,而受未来之苦乐果也。新译家谓之异熟果。此依报因而成报果,必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所归趣处,为究竟等。」谓其本末诸相之落下处为究竟等也。论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九事所缘,为平等之理,故谓之等。其理有三谛,以空谛之故,本末悉为真空,以假谛之故,本末皆为妙假,以中谛之故,本末总为中道法界。此究竟等之三谛即为实相。然则前之九如是为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为实相也。故释诸法实相四字说此十如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如是。(参见:十如是)
(术语)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与玄义止观聊异其义。因而文句三有上玄义中已说,今不具说之语。又别行玄明圆顿之三慈悲,故约于观心而释之,因而彼文有今观十法界众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种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说。故亦与玄义止观大异其释体。此十如以通解为根本,苟能会得通解,则通四类,自会四类之妙义。故今就通解释之,一相如是:「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善恶等显于外者,谓之相,相虽显于外,然非相见者,则不能见,故止观引三国故事曰:「昔孙刘相显,曹公相隐,相者举声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二性如是:「性以据内,自分不现。」谓人目不见,状若天生,长无改变也。「如木有火,遇缘即发。」谓如木有火性,钻即火出也。玄义与止观释性如是,其义各异,玄义以为薰习成性之性,如上所释,止观则以为理性,佛性之性也。三体如是:「主质名为体。」言为主之质谓之体,人身之总体也。四力如是:「功能为力。」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故涅槃经曰:「欲造墙壁则取泥土,欲造画像则取彩色,不取草木。」五作如是:「构造为作。」言身口意三业之所为为作也。六因如是:「习因为因。」谓前所习者为后之种也。如善人习善而益善,恶人习恶而益恶。新译家名之为等流因。七缘如是:「助因为缘。」因与缘不同,如五谷之种,因也,雨露水土缘也,五谷之种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缘故也。是为新译家之异熟因。八果如是:「习因为果。」谓从来所习之因,得其果也。新译家谓之等流果。此习因习果有隔过现之二世现未之二世者,又有现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九报如是:「报果为报。」谓酬今生之善恶业因,而受未来之苦乐果也。新译家谓之异熟果。此依报因而成报果,必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所归趣处,为究竟等。」谓其本末诸相之落下处为究竟等也。论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九事所缘,为平等之理,故谓之等。其理有三谛,以空谛之故,本末悉为真空,以假谛之故,本末皆为妙假,以中谛之故,本末总为中道法界。此究竟等之三谛即为实相。然则前之九如是为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为实相也。故释诸法实相四字说此十如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如是。(参见:十如是)
体宗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乃台宗五重玄义中之三重,是涅槃之三德,起信之三大,正为法华一部之大宗也。释签一之本曰:「当知体等三章祇是三德,乃至祇是一切三法。」又曰:「部内不出体宗用。」文句记一之一曰:「三法始末亘一部。」同十之二曰:「通指一部体宗用三。」又曰:「故知并是此经体宗用也,是则序正流通无非妙法。」
(术语)此乃台宗五重玄义中之三重,是涅槃之三德,起信之三大,正为法华一部之大宗也。释签一之本曰:「当知体等三章祇是三德,乃至祇是一切三法。」又曰:「部内不出体宗用。」文句记一之一曰:「三法始末亘一部。」同十之二曰:「通指一部体宗用三。」又曰:「故知并是此经体宗用也,是则序正流通无非妙法。」
体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中所明之空理,有二种:一者体空,二者拆空,如分拆人而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分拆色而至于极微,分拆心而至于一念,分拆之结果,始观空,谓之拆空,是一切小乘教之空理也。体空者,无须分拆之,真押法之体而观如幻如梦是空,存体随显之空理也。如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喻,说此体空,是大乘之所明。此体空中自含中道之理,故谓之不但空亦曰含中空。不但空者谓非如拆空之但空(分拆,诸法而但使归空,故云但空)也。含中空者谓含中道之空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当体即空。
(术语)经中所明之空理,有二种:一者体空,二者拆空,如分拆人而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分拆色而至于极微,分拆心而至于一念,分拆之结果,始观空,谓之拆空,是一切小乘教之空理也。体空者,无须分拆之,真押法之体而观如幻如梦是空,存体随显之空理也。如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喻,说此体空,是大乘之所明。此体空中自含中道之理,故谓之不但空亦曰含中空。不但空者谓非如拆空之但空(分拆,诸法而但使归空,故云但空)也。含中空者谓含中道之空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当体即空。
体空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体空之教门,在方等部般若部之诸经及涅槃经。如金刚般若之六喻,维摩经之十喻是也。天台之四教,名之为通教。钝根之菩萨,依此而證等于三藏教之空寂涅槃,利根之菩萨,依此而證如别圆二教之中道,一教通于前后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阐明体空的教门,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经等是。
(术语)说体空之教门,在方等部般若部之诸经及涅槃经。如金刚般若之六喻,维摩经之十喻是也。天台之四教,名之为通教。钝根之菩萨,依此而證等于三藏教之空寂涅槃,利根之菩萨,依此而證如别圆二教之中道,一教通于前后故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阐明体空的教门,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经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