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理体三宝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佛宝,佛性中,具足一切净法,即法宝,无违诤义,即僧宝,此名理体三宝。
无作戒体
【佛学常见辞汇】
谓用不著什么作为,心体上自然就有清净戒的德相。
五果体相
【佛学次第统编】
五果者:
一、异熟 异熟何也?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若法异熟,从异熟起,无间断遍,名为异熟及异熟生,谓第八识从自前念及种起故。若法异熟从异熟起,有间不遍,名异熟生,不名异熟,谓前六识之为业所感者。若非异熟,有间不遍,虽异熟起,不名异熟及异熟生,谓馀善等三性诸法。问:何故名异熟果耶?答:异熟是果之名,异熟即果,持业得名。问:何故名果以为异熟耶?答:因是善恶,异果无记,是故名因曰异。异所熟果,名为异熟,依主得名。或名果曰异,果是无记,异因善恶,异即是熟,持业得名矣。若但言异熟,即六识中报,非真异熟摄,若言异熟生,亦摄别报。
二、等流 谓习善等所引同类,或似先业后果随转。其随先业而似转者,实增上果,非同性果。相似之义,假名等流,此果即通有漏无漏。
三、离系 谓无漏道断障所證善恶为法。
四、士用 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如夫农作商贾事主书画算数占卜等事。由此成办诸稼穑等财利等果,名士用果。
五、增上果 谓除前四馀所得果宽通有漏无漏等。
觉体四相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一者、如实空镜 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
二者、因熏习镜 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
三者、法出离镜 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
四者、缘熏习镜 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
实体
【俗语佛源】
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的《起信论》中说:「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以来,色心无二。」明代智旭(1599-1655)著的《裂网疏》中对此作过解释:「法身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切法之实体,故即是色实体。既即是色实体,何难现种种色?」佛教哲学把物质称为色法,精神称为心法。真如是一切法的实体,也就是色法和心法的共同实体,所以说「色心无二」。真如能出现种种色法,也能出现种种心法。清·王夫之在所著《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中,认为一切「对立之象」,「皆取给于太和之实体」,也就是太和之气出生一切万物。近代学者把实体用作希腊文Ousia和拉丁文Substantia的意译。现代广泛用于其它方面,如「经济实体」等。(禹振声)
三宝──同体三宝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三宝章)
谓佛法僧,名虽有三,体性是一,故名同体三宝。
〔一、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佛宝。
〔二、法宝〕,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法宝。
〔三、僧宝〕,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僧宝。
五重──土体五重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为体也。(根本无分别智者,如来惑业净尽,亲證本有圆明之智,此智照了万法,不待分别也。)
〔三、本识〕,本识者,乃根本清净识心,即色相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以由福慧无边,相好具足,庄严悉备,性相如如,故以本识为体也。
〔四、四尘〕,四尘者,色、香、味、触也。此之四尘,乃后得智所现之色相,即他受用土之体也。此是如来他受用身所依之土,以由利他行满,随诸菩萨所宜变化,而现种种上妙色相诸尘境界,故以四尘为体也。(后得智者,即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他受用者,因他机感见而受用也。)
〔五、诸事〕,诸事者,乃成事智,即变化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化身所依之土,以由往昔修习利他因缘,故能随诸有情心之所宜,而现种种净秽国土,令其成办众事,故以诸事为体也。
文是所依体
【三藏法数】
文是所依体者,文即文字,为一切义理所依,复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义是能依体
【三藏法数】
义是能依体者,谓一切义理,皆依文字而显,故义是能依,而与文字同为能诠契经之体也。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性净理体,虚融寂灭,不迁不变,无始无终,故名无始菩提涅槃;不染烦恼,不涉生死,故号元清净体,即菩提涅槃清净之根本也。
无体即空义
【三藏法数】
谓无明之惑,皆依众生妄心,违于真如而起。妄境元空,体本不有;故云无体即空义。
当体是无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自体假立寻思
【三藏法数】
谓于诸法,能诠名字,及所诠义理中,推求自体,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自体假立寻思。
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
【三藏法数】
执有法者,谓外道于五阴等法,执为实有也。有等性者,谓执五阴等法,皆有自性也。其体定一者,谓法之与性其体各无差别,故云定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
【三藏法数】
谓外道执法与性其体各自不同,故云定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