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39,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占体
往来体
王荆公体
微流星体
土壤胶体
团体操
透明体
鼍体
托体太阳
无伤大体
吴蔡体
吴生体
五体投诚
五体投地
武功体
《分类字锦》:占体(占体)
周礼占人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郑注体兆象也色兆气也墨兆广也坼兆衅也体有吉凶色有善恶墨有大小坼有微明尊者视兆象而已卑者以次详其馀也
分类:卜筮
《漢語大詞典》:往来体(往來體)
指弓的往体和来体。《周礼·考工记·弓人》“寒奠体” 汉 郑玄 注:“至冬胶坚,内之檠中,定往来体。”礼记·曲礼上“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 汉 郑玄 注:“弓有往来体,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顺也。”参见“ 往体 ”、“ 来体 ”。
分類:
《漢語大詞典》:王荆公体(王荆公體)
指 宋 王安石 诗的风格。 安石 曾封 荆国公 ,故称。其诗遒劲清新,以绝句为最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 苏 李 体, 曹 刘 体…… 后山 体、 王荆公 体。”自注:“公絶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 苏 、 黄 、 陈 之上,而与 唐 人尚隔一关。”
《漢語大詞典》:微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小物体的总称。由小行星和彗星等演变而来。直径小于1毫米,质量小于1毫克。由于体积微小,便像尘埃一样,先飘浮在大气中然后才渐渐沉降到地面。可能会对人造天体造成危害,因而需加强对其探测和研究。
《漢語大詞典》:土壤胶体
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可分为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类。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无机胶体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胶体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肥力变化起重要作用。
《國語辭典》:团体操(團體操)  拼音:tuán tǐ cāo
一种集体表演的体操。具有一定主题思想,让表演者按规定做各种体操或舞蹈动作,或进行队列变化,或组成各种图案。
《國語辭典》:透明体(透明體)  拼音:tòu míng tǐ
光线可以完全通过的物体。如空气、玻璃等。
《骈字类编》:鼍体(鼍体)
续博物志鼍一名土龙鳞甲黑色横飞不能上腾抱跚然之体随月以运
《分类字锦》:托体太阳(托体太阳)
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且乌以反哺托体太阳羔以跪乳为贽国卿
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伤大体(無傷大體)
犹无伤大雅。 清 无名氏 《静居绪言》:“后人摘集中累句讥之,亦是吹毛求疵,无伤大体,自有公论。”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即使是自以为公平的批评家,偏袒也在所不免的……然而也没有什么要紧,局外人那里会知道这许多底细呢,无伤大体的。”
《漢語大詞典》:吴蔡体(吴蔡體)
金 吴激 、 蔡松年 均工乐府,齐名,时号“吴蔡体”。 金 元好问 中州集·蔡丞相松年:“百年以来,乐府推 伯坚 ( 蔡松年 )与 吴彦高 ( 吴激 ),号‘吴蔡体’。”金史·文艺传上·蔡松年:“﹝ 蔡松年 ﹞文词清丽,尤工乐府,与 吴激 齐名,时号‘吴蔡体’。”
分類:乐府齐名
《漢語大詞典》:吴生体(吴生體)
指 唐 名画家 吴道子 的绘画风格。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唐:“ 杨庭光 与 吴道子 同时,善写 释 氏像与经变相,旁工杂画山水等,皆极其妙。时谓颇有 吴生 体,但行笔差细,以此不同。”参见“ 吴带当风 ”。
《漢語大詞典》:吴带当风(吴帶當風)
唐 画家 吴道子 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吴 ( 吴道子 )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 ( 曹不兴 )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 吴 带当风,曹衣出水。’” 元 汤垕 《古今画鉴·唐画》:“其(指 吴道子 )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谓之‘ 吴 带当风’。”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 静子 手持繢绢一帧……有女郎兀立,风采盎然,碧罗为衣,颇得‘ 吴 带当风’之致。”
《漢語大詞典》:五体投诚(五體投誠)
同“ 五体投地 ”。 《维摩诘经讲经文》:“ 光严 才见,趁骤近前,五体投诚,虔恭便礼。”
《國語辭典》:五体投地(五體投地)  拼音:wǔ tǐ tóu dì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礼以敬三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后比喻非常钦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漢語大詞典》:武功体(武功體)
唐 诗人 姚合 ,曾授 武功 主簿,世称 姚武功 。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其诗为 南宋 永嘉 四灵和江湖派所师法,称为“武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