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45,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选体
识体
体资
安体
阳体
体玄
体夫
十体
纵体
和体
体解
附体
龙体
可体
卑体
《國語辭典》:选体(選體)  拼音:xuǎn tǐ
1.一种诗体或文体。因类似《昭明文选》所选的诗文而得名。其作品多绮缛靡丽。
2.诠选的方法。《宋书。卷五十七。蔡廓传》:「谨依选体,非私安都。」
《漢語大詞典》:识体(識體)
识知体要;懂得道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若听那个女孩子的那番仗义,这个女孩儿的这番识体,都叫人可感可疼。”
《漢語大詞典》:体资(體資)
天性;禀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公体资明哲,长於知见。”北史·房彦谦传:“体资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
分類:天性禀赋
《漢語大詞典》:安体(安體)
使身体安适;安养身体。庄子·盗跖:“人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 汉 班固 《竹扇赋》:“来风辟暑到清凉,安体定神达消息。”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灵宫巖巖,上下交赞。盖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岂惟安体而明威者哉。”
《漢語大詞典》:阳体(陽體)
指天。 宋 郑獬 《圜丘象天赋》:“心在国南,播宏基之高厚;用符阳体,取大运之周旋。”
分類:
《漢語大詞典》:体玄(體玄)
体察玄妙。世说新语·文学“ 谢万 作《八贤论》”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其旨以处者为优,出者为劣。 孙绰 难之,以谓体玄识远者,出处同归。”
分類:体察玄妙
《漢語大詞典》:体夫
犹壮汉。谓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人。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 文懿公主 ……赐酒百斛,饼餤四十橐驼,以饲体夫。” 胡三省 注:“体夫,轝柩之夫也。”
《漢語大詞典》:十体(十體)
(1).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明 杨慎 《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
(2).指书法的十体。 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 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 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國語辭典》:纵体(縱體)  拼音:zòng tǐ
1.跳舞时身体轻举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纷纵体而迅赴,若惊鹤之群罢。」《文选。曹植。洛神赋》:「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2.放纵身体,行为不检。汉。荀悦《前汉纪。卷二八。孝哀皇帝纪》:「是以君子以道折中,不肆心则不纵体焉,惟义而后已。」
《骈字类编》:和体(和体)
郭璞茈鱼薄鱼赞有鱼十身蘪芜其臭食之和体气不下溜
分类:和体
《國語辭典》:体解(體解)  拼音:tǐ jiě
1.支解牲体。《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唐。孔颖达。正义:「王为公侯设宴礼,体解节折升之于俎。」《国语。周语中》:「净其巾羃,敬其祓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
2.古代分解肢体之酷刑。《楚辞。屈原。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3.体会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国语辞典》:附体(附体)  拼音:fù tǐ
神鬼魂魄或其他东西附著身上。《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吴使又将关公显圣附体,骂孙权追吕蒙之事告操。」
《國語辭典》:龙体(龍體)  拼音:lóng tǐ
帝王的身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善保龙体。」《西游记》第二九回:「贫僧那徒弟丑陋,不敢擅自入朝;但恐惊伤了陛下的龙体。」
《國語辭典》:可体(可體)  拼音:kě tǐ
衣服正合身材。《董西厢》卷七:「青衫忒离俗,裁得畅可体。」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可体样春衫亲手儿缝,有滋味珍馐拣口儿供。」也作「可身」。
分類:合身
《漢語大詞典》:卑体(卑體)
卑身。战国策·魏策四:“今王能用臣之计,亏地不足以伤国,卑体不足以苦身,患解而怨报。”《淮南子·诠言》:“今有美酒嘉餚以相饗,卑体婉辞以接之,欲以合欢。”汉书·儿宽传:“ 宽 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於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