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余炶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余炶(1555年—?),字体易,号羲河,浙江严州府遂安县人,民籍。癸酉乡试六十二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二百八十六名,登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进士。吏部观政。历官南康府知府。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八四
何体性,字其睿,自号介丘山人。顺德人。明神宗万历时人,有《朗吟轩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雷元善(1559年—?),字汝仁,号体吾,陕西西安府同州朝邑县人,军籍。壬午乡试五十六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三百三名,登三甲第九十九名进士。礼部观政,
冀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武安人,字肖甫。万历十四年进士,官御史。以极论首辅赵志皋当罢,神宗怒,责对状,抗辞不屈,被斥为民。后累荐不起。
维基
冀体(1560年—?),字肖甫,号洺环,河南彰德府武安县人,军籍。万历十三年乙酉科乡试三十九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会试二百三十一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户部观政,任山东滋阳县知县。丁父忧归,服阕,补峄县,调历城县。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极论首辅赵志皋不可不去位,降三级,林材、李文熙等交章救之,明神宗怒,抗辞不屈,被斥为民。累荐不起,卒于家。天启三年(1623年)追赠光禄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0—1600 【介绍】: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修,公安人。万历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庶子赠礼部侍郎有白苏斋集
维基
袁宗道(1560年—1600年),字伯修,号玉蟠,一号石浦,湖广公安县(今湖北公安县)长安里人,文学家,进士出身。万历七年(1579年)湖广乡试第八名举人,十四年(1586年)会试第一(会元),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吏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展书官,十九年十月编纂六曹章奏,二十三年充正使纂修官,二十四年五月管理诰敕,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充东宫讲官。二十六年七月升左中允,二十六年九月与范醇敬充武场考试官,二十七年五月升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掌司经局篆,纂修、讲读如故,二十八年四月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掌本坊印信,二十八年十一月病卒,终年四十岁。天启初年赠少詹事。宗道以右庶子任东宫讲官时,“省交游,简应酬”,办事“鸡鸣而入,寒暑不辍”,致积劳成疾。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他同时也是“公安派”文学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主张文章自要发挥性灵,研究古文不可全模仿拘泥,而是要「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与弟宏道、中道并称“公安三袁”,著有《白苏斋集》等。
高金体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高金体,号两目,浙江杭州府临安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安溪令,调侯官,除金蚕蛊、断肠草,杜数百年流祸。累迁彰德府知府,祷雨,人呼太守雨;驱蝗,人呼驱蝗太守。至处赵藩焰珰案,山屹不可摇,因母老,乞假归。
孙体元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滨州人,字复一。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大同知县,擢兵部主事。以才学兼优,迁礼部,令教习驸马。历官河南参政,修学校、锄豪恶。仕终陕西参政。
维基
孙体元(?—?),字复一,山东滨州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三十一年任山西大同县知县。擢兵部主事。以才学兼优,迁礼部主事,令教习驸马冉兴让。升主客司员外郎、郎中。历官河南参政,修学校、锄豪恶。仕终陕西参政。
蔡献臣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蔡献臣(1563年—1641年),字体国,号虚台。福建省同安县(今属金门县)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授南京刑部山东司主事,升南京兵部职方司署员外郎事、车驾司署郎中事,得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赏识,调南京吏部文选司署郎中事。养病回籍。病痊赴都,复补前职。丁忧,复除礼部主客司署郎中事,调仪制司署郎中事,恩诏实授。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整饬常镇兵备,官至湖广按察使,以考察降职。以抚按官奏荐,四十三年起浙江布政司巡视海道右参议,升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四十六年十月升光禄寺少卿,四十八年二月行至福州闽县,以疾乞休。逝世后追赠刑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维基
杨体仁,字广生,号衷浴,陕西西安府蒲城县人,军籍。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陕西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进士,刑部观政,三十三年授河南府推官,四十年升兵部主事,卒。

人物简介

维基
耿好仁,字体元,号育我,直隶保定府定兴县人。丙午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九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除彰德府推官,擢兵部郎中。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耿好仁为山西参政备兵宁武西。二年八月,调宁武兵备参政耿好仁为岢岚兵备。五年三月,山西按察使耿好仁为山东右布政使分巡济南道。崇祯元年正月,吏部评为天下卓异官二十四人之一。崇祯二年正月,以耿好仁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论出塞功,晋兵部右侍郎,荫一子。六年五月,插汉部入寇灵州,总兵贺虎臣战没,耿好仁被逮入狱,坐戍边。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得旨宁家。

人物简介

维基
孟时芳,字斯盛、晋醇,号芝轩,山西平阳府蒲州军籍。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西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成戊戌科进士。初选庶吉士,掌院刘文庄、曾文恪胥器重之。三十一年升翰林院编修,分校三十五年丁未礼闱,四十年擢国子监司业,以御史辱国子生,东宫不亲讲席,皇太孙未出阁,抗疏力争,时称得体。迁右谕德,掌南院印篆,购遗书数万卷,资诸生讲习。四十三年升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四十七年起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光宗即位,入为詹事府少詹事,侍讲筵,仪容严重,议论剀切,光宗叹息称善。天启元年,充实录副总裁官,寻升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补经筵讲官,二年三月迁南吏部右侍郎,转礼部左侍郎,充实录总裁官,五年晋礼部尚书。值魏珰用事,决计请告致仕去。崇祯元年十月,特诏起复为南京礼部尚书,以病辞,弗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1638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擢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似曲谨而内实阴狠。诬劾钱谦益结党受贿,乃得帝意,渐任用。寻诏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又阴结太监、言官劾逐周廷儒等,遂为首辅。执政八年,排斥异己,迎合帝意,并图谋起用魏忠贤旧党。崇祯十年被劾去官,逾年卒。
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崇祯十年免职。卒谥文忠。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天启七年(1627年)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刘体仁(16世纪—17世纪),字同吾,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刘体仁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举人,到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获授刑部郎中,外任承天知府,以忠孝节俭管理下属和人民;擢任湖广巡抚时决定致仕回乡,不作请见,人称「廉介先生」,八十岁时去世,有《怀归集》、《四书遵注正解》等作品。儿子刘用怿则在崇祯六年中举人。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启元(16世纪—17世纪),字体易,号心乾,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人,经学家。万历十三年(1585年),王启元中乙酉科广西乡试举人,之后连续十三次会试不中。天启二年(1622年)方中进士,选庶吉士,四年授翰林院检讨。很快就以年老告归,但依然笔耕不辍。著有《清署经谈》,表明反对心学并提倡儒教,促进了清朝太谷学派的产生。其弟王启睿以贡生获授县丞,他却不赴任,隐居蟠龙岗,写下《蟠龙岗志》,二人在郴祠前有坊表彰。

人物简介

维基
梁凤翔(?—1627年),字体仁,号丹衢,广东广州府新会县军籍。易五房,庚辰正月二十四日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广东乡试二十六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兵部观政,六月授湖广黄冈县知县,四年本省同考,七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