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鲤鱼(鯉魚)  拼音:lǐ yú
1.动物名。硬骨鱼纲。体呈侧扁的纺缍形,口吻钝圆,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有发达的咽头骨。脊鳍长、尾鳍分叉,鳞大。食水草及鱼介类,栖小河池沼等处,现多为人工饲养的食用鱼。也称为「文鱼」。
2.比喻书信。参见「鲤素」条。唐。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国语辞典》:鳜鱼(鳜鱼)  拼音:guì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鲈科。体侧扁,颜色淡黄带褐,具不规则的黑色斑纹。口大有细鳞,背鳍具硬棘,性凶猛,喜食鱼、虾。肉质鲜嫩美味,为淡水食用鱼类之一。也称为「鳜豚」、「花鲫」。
《国语辞典》:鲫鱼(鲫鱼)  拼音:jì yú
动物名。鲤形目鲤科。体侧扁,形似鲤,口部无须。体色及体型经人为淘汰及自然环境的支配,变种和变型极多,如金鱼即鲫经过长期人工选育而成的变种。分布于欧、亚二洲,杂食性,生活力极强,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和养殖鱼类。
《國語辭典》:蛾子  拼音:é zi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类。腹部短而粗,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形体与蝶类相似而较肥大。
《漢語大詞典》:江鲚(江鱭)
即刀鲚。亦名“刀鱼”。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色。为名贵经济鱼类。 元 王逢 《江边竹枝词》之三:“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参见“ 刀鱭 ”。
《漢語大詞典》:刀鲚(刀鱭)
鱼名。即刀鱼。 明 黄省曾 《鱼经》:“有鮆鱼,狭薄而首大,长者盈尺,俗呼刀鱭,初春而出於湖。尔雅曰:‘鮤,鱴刀。’注:‘今之鮆鱼也,亦呼为刀鱼。’”
分類:鱼名刀鱼
《國語辭典》:斗鱼(鬥魚)  拼音:dòu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斗鱼科。左右侧扁,口小吻短,眼睛大。其鳃可以在水中、空气中吸取氧气。喜欢栖息于池塘或沼泽里。雄鱼善斗,在交配期间,身体颜色会变红,且负责保护鱼卵。
《国语辞典》:白鲢(白鲢)  拼音:bái lián
动物名。硬骨鱼纲鲤科。体侧扁而高,略呈纺锤形,长可达一公尺以上。体呈青灰色,鳍是淡墨色。栖息在淡水河川或湖泊中,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生。也称为「竹叶鲢」。
《漢語大詞典》:凤尾鱼(鳳尾魚)
鲚鱼的异名。身体侧扁,长约三四寸,无侧线,头小而尖,尾尖而细。生活在海洋中,春夏间到河中产卵。
《國語辭典》:文昌鱼(文昌魚)  拼音:wén chāng yú
动物名。脊索动物门无头动物亚门。体长仅寸许,半透明,头尾尖,生活于沿海的泥沙中,产于中国大陆厦门、青岛等地。
《漢語大詞典》:条鳎(條鰨)
鱼名。体侧扁,呈片状,鳞细,头短,右侧淡褐色,有黑色条纹,左侧白色或淡黄色。两眼生在右侧,左侧向下卧在浅海底上。捕食小鱼等。
《漢語大詞典》:小黄鱼(小黄魚)
黄鱼的一种。鳞大,身体侧扁,背灰褐色,两侧黄色,鳍灰褐色。是我国主要的海产鱼类之一。
《国语辞典》:大肚鱼(大肚鱼)  拼音:dà dù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花鳉鱼科。卵胎生,头部及体侧均被大圆鳞。眼大,位置较鳉鱼略低。口小,开于吻端,上下颌、腭骨有细齿成齿带,但锄骨无齿。背鳍小,偏后,其起点在臀鳍后端略前之上方。臀鳍短,始位于体中部;雄者第三、四、五鳍条特别变形为交尾器。
《国语辞典》:菖鲉(菖鲉)  拼音:chāng yóu
动物名。硬骨鱼纲鲉目鲉科。体侧扁,红褐色至深褐色,间有白斑。眼大约为头长的四分之一,深凹。性凶猛,栖息于礁石洞穴中,捕食鱼虾。
《国语辞典》:青鼬  拼音:qīng yòu
动物名。哺乳类。体形大小似猫。头背体侧、四肢及尾巴皆呈棕黑色。以蜜蜂、松鼠为食物。毛皮可作衣服。
《国语辞典》:皮翼目  拼音:pí yì mù
一种哺乳纲。体侧皮肤扩展到前后肢及尾部而成蹼形,能滑翔,如飞行狐猴即属此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