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1,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方便具足住
不住戒
安住正行
安住仪式
安住佛境
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修禅而无所住
安住正路
安住律仪
安住慈心
安住悲心
安住喜心
安住舍心
令住净处
佛类词典(续上)
宿住智通方便具足住
不住戒
安住正行
安住仪式
安住佛境
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修禅而无所住
安住正路
安住律仪
安住慈心
安住悲心
安住喜心
安住舍心
令住净处
宿住智通
【三藏法数】
宿即过去,住即现在。谓过去已往之事,明了记忆,皆随念知,如见现在等无有异,是名宿住智通。
宿即过去,住即现在。谓过去已往之事,明了记忆,皆随念知,如见现在等无有异,是名宿住智通。
方便具足住
【三藏法数】
谓由前妙行,既与佛同,则自行利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经云: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道胎者,谓道果之胎,以喻菩萨之入圣道也。觉胤者,觉即是佛,谓佛之胤嗣也。)
谓由前妙行,既与佛同,则自行利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经云: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道胎者,谓道果之胎,以喻菩萨之入圣道也。觉胤者,觉即是佛,谓佛之胤嗣也。)
不住戒
【三藏法数】
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
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
安住正行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业悉皆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也。
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业悉皆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也。
安住仪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安住佛境
【三藏法数】
谓菩萨习诸禅定,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于佛知见,自然明了,心心寂灭,住持不动,是为安住佛境。
谓菩萨习诸禅定,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于佛知见,自然明了,心心寂灭,住持不动,是为安住佛境。
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修禅而无所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著,是为修禅而无所住。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著,是为修禅而无所住。
安住正路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一切邪正诸法,无不明了,故不为非道所惑;而于如来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一切邪正诸法,无不明了,故不为非道所惑;而于如来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安住律仪
【三藏法数】
谓众生若能摄身口意业,安住净戒,则于杀盗淫妄等诸律仪,悉无毁犯,此为有依行也。
谓众生若能摄身口意业,安住净戒,则于杀盗淫妄等诸律仪,悉无毁犯,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慈心
【三藏法数】
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慈爱之心,则于一切有情,悉与其乐,不加恼害,此为有依行也。
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慈爱之心,则于一切有情,悉与其乐,不加恼害,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悲心
【三藏法数】
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悲悯之心,则于一切有情,见其受苦,普为救拔,令其安隐,此为有依行也。
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悲悯之心,则于一切有情,见其受苦,普为救拔,令其安隐,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喜心
【三藏法数】
谓众生若能安住欢喜之心,见诸有情,离苦得乐,了无憎嫉之意,此为有依行也。
谓众生若能安住欢喜之心,见诸有情,离苦得乐,了无憎嫉之意,此为有依行也。
安住舍心
【三藏法数】
谓众生若能安住舍离之心,则于一切有情,冤亲平等,无憎无爱,此为有依行也。
谓众生若能安住舍离之心,则于一切有情,冤亲平等,无憎无爱,此为有依行也。
令住净处
【三藏法数】
谓如来无畏说法,专为开示一切众生,令知诸佛所行清净境界。犹师子震吼,而自振其尾,令所住之处,除去尘垢而得清净也。
谓如来无畏说法,专为开示一切众生,令知诸佛所行清净境界。犹师子震吼,而自振其尾,令所住之处,除去尘垢而得清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