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住手  拼音:zhù shǒu
停手。后亦用于指停止做某事。《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红楼梦》第六七回:「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
《漢語大詞典》:捆住手脚
比喻过分的束缚。例如: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我们都捆住手脚,生产怎么搞得好呢?
《漢語大詞典》:磨扇压住手(磨扇壓住手)
比喻十分困难。 梁斌 《红旗谱》二三:“ 冯老兰 在父亲艰难困苦里,在磨扇压住手的时候,夺去了他们的‘宝地’,这是一辈子的深仇大恨。” 梁斌 《播火记》一:“明理不用细讲,我有磨扇压住手的事情,借你的车马使一下,你送客人再借别人的。”参见“ 磨扇坠着手 ”。
分類:困难
《漢語大詞典》:磨扇坠着手(磨扇墜着手)
谓手上带着沉重的东西。比喻困难。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当要一千锭,则要五百锭;当要五百锭,则要二百五十锭:人都抢着买。可不磨扇坠着手哩。哥也,则一件,争奈隔壁 李 家叔叔有些难説话。”
《漢語大詞典》:停手
犹住手。谓停止手的动作;停止做某事。 韩愈 《赠郑兵曹》诗:“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國語辭典》:扼腕  拼音:è wàn
用手握腕,以表示内心的情绪:(1)失意的样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静舍悲歌,便做出三上书,几叩门根柢。」(2)愤怒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旧唐书。卷一八七。忠义列传上。王义方》:「奸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奋。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唐。白行简《李娃传》:「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4)表示同情与惋惜。《萤窗异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烁金,负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于这个小儿子钟爱特甚,见了面都著实代为扼腕。」也作「扼腕」。
《國語辭典》:扼腕(搤腕)  拼音:è wàn
失意、忿恨的样子。《战国策。魏策一》:「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國語辭典》:罢手(罷手)  拼音:bà shǒu
停止所做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果然自己错认了,只得罢手。」《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登了东,觑个空,就在脚脱下一只方舄,将舄底向土墙上抹得字迹糊涂,方才罢手。」
《国语辞典》:擎手  拼音:qíng shǒu
抬起手。比喻停手、住手。如:「请你网开一面,就此擎手吧!」
《國語辭典》:收手  拼音:shōu shǒu
住手、罢手。如:「这样大笔的利诱,他是不可能轻易收手的。」
分類:住手停止
《漢語大詞典》:把腕
握住手腕。表示亲密。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策 曰:‘ 子义 捨我,当復与谁?’饯送 昌门 ,把腕别曰:‘何时能还?’”
《漢語大詞典》:锁镣(鎖鐐)
(1).锁住手脚的刑具。《水浒传》第二十回:“黑面押牢,木匣安排好锁镣。”
(2).比喻受到的束缚。 茅盾 《子夜》十四:“这是她们的锁镣,她们要打断这锁镣。”
《国语辞典》:缚手缚脚(缚手缚脚)  拼音:fú shǒu fú jiǎo
绑住手脚。比喻处处受约束。如:「青年创业补助金的申请有一大堆规定,缚手缚脚,让人受不了。」
《國語辭典》:束手待毙(束手待斃)  拼音:shù shǒu dài bì
把手绑起来等待死亡。比喻危难时不想办法解决,坐等败亡。《三国演义》第七回:「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眼见灭国,无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毙而已!」也作「敛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