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短短
极短的。例如:理发师把他的头发剪得短短的。
被认为是极短的;尤指似乎是短暂的。例如:只需等待短短的一个月。
《漢語大詞典》:宜若
表拟测或推断之词。犹言似乎;好象。孟子·尽心上:“ 公孙丑 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战国策·齐策六:“且夫救 赵 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题五道》:“一人之为咏歌,欢乐悲瘁,宜若所繫者未为重矣。”明史·食货志一:“ 明 初,沿 元 之旧,钱法不通而用钞,又禁民间以银交易,宜若不便于民。”
《國語辭典》:裂眦(裂眥)  拼音:liè zì
1.眼睛睁大到眼眶欲裂的程度。形容情绪振奋、感动。《淮南子。泰族》:「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2.眼眶裂开。形容极端愤怒。《梁书。卷二九。高祖三王传。邵陵王纶传》:「无不抱甲负戈,冲冠裂眦,咸欲剚刃于侯景腹中。」
《漢語大詞典》:仿像(倣像)
(1).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且希世之所闻,恶审其名?故可仿像其色,靉靆其形。” 李善 注:“仿像、靉靆,不审之貌。” 南朝 齐 王融 《巫山高》诗:“仿像 巫山 高,薄暮 阳臺 曲。”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仿像识鮫人,空蒙辨鱼艇。”
(2).好象,似乎。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昔从 邯郸 张冏 母 司徒氏 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
(3).模仿。晋书·刘粲载记:“﹝ 粲 ﹞好兴造宫室,相国之府仿像紫宫。”
亦作“ 倣象 ”。 模仿。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即诣故居,朝来之大宅宏门,改张新旧,曾无倣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而依拟倣象於影响形迹之间,尚非圣门之所谓著察者也。”
《漢語大詞典》:小熟
(1).似乎相识。 清 赵绍祖 《宿田家书所见》诗:“向客索主人,復讶面小熟。”
(2).今江南称夏收为小熟。
《漢語大詞典》:近真
(1).似乎正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彼所主张之理由,近真而逾易疑众。”
(2).接近真实。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翻印木刻画,也较易近真,有益于观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两汉 按民户所种田亩收租,按丁口收赋,因之户口和亩数比较近真。”
《國語辭典》:不要紧(不要緊)  拼音:bù yào jǐn
1.没关系。《老残游记》第一回:「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2.不紧要、不重要。《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那知淘气将计就计,拉了几位体面商人背后去咕哝一回,无非说冯主事多事,要拿我们心疼的钱去办那不要紧的事体!」
《漢語大詞典》:像煞有介事
谓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鲁迅 《二心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 中国 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象煞有介事,于是 中国 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象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
《国语辞典》:若昧平生  拼音:ruò mèi píng shēng
似乎从来都不认识。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一。汉高帝祖称丰公》:「初不记忆高帝之祖称丰公,比再阅之,恍然若昧平生,聊表见于此。」
《漢語大詞典》:盖然论
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
一种理论,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
《国语辞典》:倒像  拼音:dào xiàng
似乎、好像。《文明小史》第三一回:「还有不肯说价钱的,倒像奉送一般,硬把他的货物存在客人处。」
分类:似乎好像
《漢語大詞典》:瞪服
用瞪眼睛或者似乎是瞪眼睛的方法使软下来或屈从。例如:瞪服了调皮的小王。
《國語辭典》:粗中有细(粗中有細)  拼音:cū zhōng yǒu xì
粗鲁之中有细心之处。《西游记》第五五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