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思召伯
  
棠郊
    
甘棠颂
   
蔽芾棠阴
 
召南棠
    
甘棠不剪
 
忆甘棠
 
邵伯棠
 
棠茂
  
棠遗善政
 
甘棠少讼
 
南山遗爱
    
棠叶
 
棠影
 
忆召公
 
故国裁棠
 
劭伯树
  
棠花
 
棠树遗爱
 
遗爱召伯
 
召伯遗泽

相关人物
召公姬奭

参考典故
周召分陕


《毛诗正义》卷一之四〈国风·召南·甘棠〉~54~
毛诗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550~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说苑》卷五〈贵德〉~27~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陜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陜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诔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夫诗思然后积,积然后满,满然后发,发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叹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恶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
《孔子家语》卷第二〈好生第十〉~2~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馀不受饰故也。」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简释

棠树政:咏官吏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唐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三月已乘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例句

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 刘商 送元使君自楚移越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刘禹锡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

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 刘禹锡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以继和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按此郡本自婺州析置。徐(州)自合州迁)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自太常丞授。工为诗)

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刘长卿 哭陈歙州

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刘长卿 奉钱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

留客胜看竹,思人比爱棠。 司空曙 和李员外与舍人咏玫(一作冬)瑰花寄徐侍郎

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 姚鹄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二先辈

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

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逾。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张说 岳州看黄叶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李逢吉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李隆基 途次陕州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杜牧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二首之一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白居易 别州民

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卢渥 题嘉祥驿

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 章碣 赠婺州苏员外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罗隐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羊士谔 题郡南山光福寺寺即严黄门所置时自给事中京兆少尹出守年三十性乐山水故老云每旬数至后分阃(一有西字)川州门有云思碑即郤拾遗之词也

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蔡希寂 陕中作

闻说公卿尽南望,甘棠花暖凤池头。 许浑 闻韶州李相公移拜郴州因寄

甘棠城上客先醉,苦竹岭头人未归。 许浑 听歌鹧鸪辞(并序)

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路贯 和元常侍除浙东留题

我家有棠阴,枝叶竟不繁。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郡移棠转茂,车至鹿还驯。 钱起 送王使君移镇淮南

红旆正怜棠影茂,彩衣偏带桂香浓。 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樵童不须剪,聊起邵公思。 马戴 路傍树

憩棠疑勿剪,曳葛似攀樛。 骆宾王 至分陕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高适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黄滔 鄜畤李相公

典故
相关人物
仲堪
 
仲熊
 
伯奋
 
伯虎
 
叔献
 
叔豹
 
季仲
 
季狸
 
高辛氏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舜臣尧,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晋·杜预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罴之伦。」

例句

早入八元数,尝承三接恩。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典故   
流水曲
  
弄琴牙
 
流水琴
 
山水调
 
钟期耳
  
子期知音
 
罢琴
 
朱弦断
 
弦断
 
弦琴肯重闻
 
钟殁师废琴
 
山水在琴
 
弦绝
 
钟期辨

相关人物
伯牙
 
钟子期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简释

高山流水:指对音乐精通或知心好友。唐牟融《写意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例句

预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上官婉儿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潘岳闲居赋,钟期流水琴。 储光羲 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

迢遰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哭殷遥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元孚 送李四校书

樽酒空如在,弦琴肯重闻。 刘长卿 哭魏兼遂

不知钟期百年馀,还忆朝朝几千里。 司马逸客 雅琴篇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乔知之 拟古赠陈子昂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孟浩然 示孟郊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 示孟郊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孟浩然 赠道士参寥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孟郊 哭秘书包大监

琴弦绿水绝,诗句青山存。 孟郊 悼吴兴汤衡评事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崔珏 哭李商隐

即今流水曲,何处俗人知。 崔融 哭蒋詹事俨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常建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莫言山水间,幽意在鸣琴。 张说 别灉湖

自惜同声处,从今遂绝弦。 张说 右丞相苏公挽歌二首

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子期如可听,山水响馀哀。 李峤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我有幽兰曲,因君遂绝弦。 李群玉 伤友

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权德舆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感游值商日,绝弦留此词。 沈佺期 伤王学士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温庭筠 哭王元裕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牟融 写意二首之一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白居易 哭崔韦侍晦叔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白居易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犹倚披沙鉴,长歌向子期。 皎然 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

庄周高论伯牙琴,閒夜思量泪满襟。 罗隐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薛涛 寄张元夫

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薛能 春日书怀

周醪忽同醉,牙弦乃共挥。 许敬宗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

新诗一千首,古锦初下机。除月与鬼神,别未有人知。子期去不返,浩浩良不悲。 贯休 偶作二首

几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 贯休 古意九首

深情托瑶瑟,弦断不成章。 贾至 长门怨

坐来山水操,玄断吊遗埃。 郑浣 和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

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 释彪 宝琴

伯牙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独此琴台夜,流水为谁弹。 骆宾王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

成风郢匠斲,流水伯牙弦。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之五

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骆宾王 咏怀

典故
种玉田
    
种出蓝田
 
种田生白玉
 
耕耘生白璧
 
美田种玉
 
秧白石
 
有田种玉
 
玉持雍伯
 
种田生玉
 
种玉无田

相关人物
杨伯雍


《搜神记》卷十一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于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地名曰「玉田。」
《水经注疏》卷十四〈鲍邱水〉
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于无终山。山高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阳氏谱》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

简释

玉田: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种玉:喻雪景,或喻田园之美。唐李商隐《喜雪》:“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例句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刘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

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李绅 登(一作祭)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王维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卢纶 送王尊师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卢纶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

定知不及红儿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罗虬 比红儿诗

彩云不散烧丹灶,白鹿时藏种玉田。 钱起 题嵩阳焦道士石壁

几处留丹灶,何时种玉田。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 高骈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

典故
具鸡黍
      
幽明永隔
 
千里论交
 
鸡黍恨
 
白马故人
  
巨卿哭
 
升堂他日约
  
张范风流
 
张范善终始
 
白马悲宋
 
炊黍期张
 
死结生交
 
死梦寻范式
 
元伯巨卿千里从
 
元伯相葬
 
张范通梦
 
只鸡平生约

相关人物
张劭
 
范式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脩坟树,然后乃去。

简释

具鸡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例句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蹉跎江浦生华发,牢落寒原会素车。 权德舆 哭张十八校书

元伯归全去,无由白马来。 权德舆 工部发引日属伤足卧疾不遂执绋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 王维 哭褚司马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郑愔 哭郎著作

青乌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鱼玄机 期友人阻雨不至

典故 
甘泉涌
   
泄井
 
疏勒出飞泉
 
耿恭祷泉
 
广利开泉
 
佩刀刺山
 
疏勒乏水源

相关人物
耿恭(字伯忠)


《艺文类聚》第九卷〈水部下·泉〉~65~
《东观汉记》曰:耿恭为校尉,居疏勒。匈奴来攻,城中穿井十五丈无水。恭曰:「闻二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飞泉出。今汉德神灵,岂有穷乎?」乃正衣服,向井拜,为吏请祷。有顷,井泉濆出。
《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国弟子)耿恭〉~72~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彊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例句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王维 老将行

耿恭拜出井底水,广利刺开山上泉。 顾云 天威行

拜井开疏勒,鸣桴动密须。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泄井怀边将,寻源重汉臣。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

典故 
骊龙颔
   
骊龙睡
 
颔珠
  
骊颔珠
  
抱珠睡
 
颔下骊珠
 
骊龙吐珠
 
骊龙颔珠
 
龙颔摘明珠
 
龙休睡
 
睡骊目
 
探颔
 
宝夺骊龙
 
采珠勿惊龙
 
苍龙颔底珠
 
老龙吐珠
 
龙颔摘珠
 
窃龙颔
 
睡中龙
 
偷珠
 
珠归龙窟
  
藏珠
   
龙眠失珠
 
龙醒遗珠
  
遭龙伯睡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6~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简释

骊龙:喻宝物。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骊龙睡:喻睡觉,或喻因侥幸获得机遇。唐刘禹锡《泰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例句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一朝龙醒寤,本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目。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元稹 出门行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刘禹锡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姚合 庄居野行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姚鹄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孟郊 赠郑夫子鲂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春台仙 游春台诗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曹邺 杏园即席上同年

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 李商隐 玉山

骊龙颔下亦生珠,便与人间众宝殊。 李涉 赠友人孩子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李白 送蔡山人

凤形怜彩笔,龙颔借骊珠。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杜甫 渼陂行

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温庭筠 莲浦谣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白居易 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白居易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谁能变羊质,竞不获骊珠。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卢肇 和司王起

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

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一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二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贯休 拟君子有所思二首之一

骊珠兮固难价其价,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贯休 经旷禅师院

佩入龙宫步迟迟,绣帘银殿何参差。知骊龙失殊知不知。 贯休 还举人歌行卷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 陆龟蒙 投龙潭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典故
北海归文

相关人物
伯夷


《孟子注疏》卷七下〈离娄章句上〉~33~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典故 
故山薇
 
首阳薇
 
北山薇
  
采薇蕨
 
采薇歌
 
食薇
 
夷齐饿
 
西山老
 
西山饿
 
西山薇蕨
 
首阳饿
 
首阳人
  
饿首阳
 
夷齐采薇
 
夷齐饿首阳
 
饿死西山
 
首阳二子
 
采薇翁
 
薇堪采
 
问首阳
 
采薇士
 
耻周粟
 
食周薇
 
笑首阳
 
不事周
  
西山羞
 
西山遗老
 
伯夷食菜
 
不甘臣武
 
采蕨为粮
 
孤竹饿
 
叩马西山
 
首阳魂
 
薇老首阳
 
西山食粟
     
双麋不返
 
周粟不顾

相关人物
伯夷
 
叔齐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四〈论四·辩命论〉~2348~
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齐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孟子注疏》卷十上〈万章章句上〉~76~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汉·陆贾《新语·无为》
曾闵之孝,夷齐之廉,岂畏死而为之哉?教化之所至也。

简释

夷齐:喻指有气节,不接受敌人施舍。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例句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于濆 古征战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于濆 感怀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储光羲 酬綦母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耕凿时未至,还山聊采薇。 储光羲 杂诗二首

憀然歌采薇,曲尽心悠悠。 元季川 登云中

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元稹 阳城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刘叉 勿执古寄韩潮州

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 刘商 移居深山谢别亲故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吴融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孟郊 感怀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孟郊 感怀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孟郊 罪松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岑参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常建 空灵山应田叟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徐夤 逐臭苍蝇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 李欣 东京寄万楚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 少年子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李白 梁园吟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 行路难三首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李邕 铜雀妓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李频 嵩山夜还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杜牧 中途寄友人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杜甫 早发

空里愁书字,山中疾采薇。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种术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并序)

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皮日休 元鲁山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卢象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秦系 献薛仆射

流水知行药,孤云伴采薇。 耿湋 赠韦山人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许棠 过中条山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邵谒 下第有感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

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 钱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钱起 忆山中寄旧友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钱起 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四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鲍溶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鲍溶 庐山石镜

典故
五湖船
 
五湖舟
 
泛五湖
 
范蠡舟
 
五湖游
  
范蠡船
 
五湖烟月
 
范蠡扁舟
 
五湖去
 
五湖客
 
归五湖
 
钓五湖
 
五湖范蠡
 
范舟
 
五湖旧约
 
五湖闲
 
范蠡泛舟
 
少伯舟
 
爱五湖
 
五湖扁舟
 
五湖倦客
 
越蠡扁舟
 
越相舟
 
范生智
 
浮家五湖
 
陶朱生
 
渔舟范蠡
 
越相功成去
 
越相烟波
 
朱公江海去
 
扁舟子皮
 
五湖悼
 
五湖愿
 
五湖舟揖

相关人物
范蠡
 
勾践


《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57~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辞于王,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国,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越王恻然泣下沾衣。言曰:「国之士大夫是子,国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号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将逝矣,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孤窃有言,公位乎,分国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例句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几人犹忆孙弘阁,百口同乘范蠡舟。 刘长卿 汉阳献李相公

庄周万物外,范蠡五湖间。 任华 寄李白

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 得越中书

莫便五湖为隐沦,年年三十升仙人。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巧分孤岛思何远,欲似五湖心易迷。 刘威 题许子正处士新池

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 刘沧 赠隐者

明日东归变名姓,五湖烟水觅何人。 刘长卿 赠秦系

九陌要津劳目击,五湖闲梦诱心期。 唐彦谦 东韦曲野思

莫羡扁舟兴,功成去不难。 崔涂 秋夕送友人归吴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戎昱 秋日感怀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曹邺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朱庆余 湖中闲夜遣兴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 朱庆余 送惠雅上人西游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泌 长歌行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李白 悲歌行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越水吴山任兴行,五湖云月挂高情。 李群玉 寄张祜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烟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园杳未期。 李群玉 湘阴江亭却寄友人

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 李郢 赠羽林将军

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杜牧 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杜牧 行经庐山东林寺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杜牧 云梦泽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不为感恩酬未得,五湖闲作钓鱼师。 杜荀鹤 出关投孙侍御

青云快活一未见,争得安闲钓五湖。 杜荀鹤 早发

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 皇甫冉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微风月明夜,知有五湖心。 卢纶 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何言奉杯酒,得见五湖心。 卢纶 陪中书李纾舍人夜泛东池

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 郑巢 送韦弇

谁知一沼内,亦有五湖心。 郑损 钓阁

五湖烟网非无意,未去难忘国士知。 郑谷 春暮咏怀寄集贤韦起居衮

闲看薛稷鹤,共起五湖心。 郑谷 秘阁伴直

顷来荷策干明主,还复扁舟归五湖。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乃悟范生智,足明渔父贤。 陶翰 赠房侍御

功成他日后,何必五湖归。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五湖竟负他年志,百战空垂异代名。 韩偓 过临淮故里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高骈 写怀二首

典故
并粮

相关人物
左伯桃
 
羊角哀


《太平御览》卷四○九
《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

例句

异国惭倾盖,归涂俟并粮。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伯成辞耕

相关人物
伯成子高


《庄子》外篇·卷五上《天地》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例句

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李瀚 蒙求

典故  
伯道暮年
  
哭邓攸
 
无儿悲邓攸
 
伯道孤单
 
伯道无后
 
邓攸无儿

相关人物
邓攸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邓攸〉~2339~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至新郑,投李矩。三年,将去,而矩不听。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悯帝徵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后密舍矩去,投荀组于许昌,矩深恨焉,久之,乃送家属还攸。攸与刁协、周顗素厚,遂至江东。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馀,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永昌中,代周顗为护军将军。太宁二年,王敦反,明帝密谋起兵,乃迁攸为会稽太守。初,王敦伐都之后,中外兵数每月言之于敦。攸已出在家,不复知护军事,有恶攸者,诬攸尚白敦兵数。帝闻而未之信,转攸为太常。时帝南郊,攸病不能从。车驾过攸问疾,攸力病出拜。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攸弃子之后,妻不复孕。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弟子绶服攸丧三年。

简释

邓家无子:指没有子嗣。唐白居易《老来生计》:“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


例句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 元稹 哭子十首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 元稹 阳城驿

伯道共悲无后嗣,孀妻老母断根蓬。 刘商 同诸子哭张元易

有酒刘伶醉,无儿伯道穷。 徐夤 赠严司直

颜渊徒有德,伯道且无儿。 李嘉祐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 李涉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李固有冤藏蠹简,邓攸无子续清风。 李玖 四丈夫同赋

流传江鲍体,相顾免无儿。 杜甫 赠毕四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白居易 哭崔儿

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白居易 阿崔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苗发 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

典故
伯喈迁塞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其年七月,诏召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于后窃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露。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悯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阳县。

例句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李百药 途中述杯

典故
伯喈文篆

相关人物
蔡邕


《法书要录》卷一
南朝宋·羊欣《采能书人名》: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书,采斯(李斯)、喜(曹喜)之法,真定宜父碑文犹传于事,传者师焉。

例句

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李嘉祐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

《漢語大詞典》:召公棠
见“ 召棠 ”。
《國語辭典》: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地虽旧域,其宇惟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分類:巡行
《漢語大詞典》:召伯棠
见“ 召棠 ”。
《國語辭典》: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地虽旧域,其宇惟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分類:巡行
《國語辭典》: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周召伯巡行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国人爱之而敬其树,作甘棠。见《诗经。召南。甘棠》。比喻官吏的德化显著,遗爱在民。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地虽旧域,其宇惟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分類:巡行
《漢語大詞典》:爱棠(愛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漢語大詞典》:憩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 所憩。”此为 周 人怀念 召伯 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参见“ 爱树 ”。
《國語辭典》:爱树(愛樹)  拼音:ài shù
相传周武王时燕召公曾决讼于甘棠树下,教化乡民,死后乡人追怀召公而不忍砍伐其树。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后比喻把爱心推及他人。《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不剪。」
《漢語大詞典》:棠户
指施行惠政的官署。 唐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讼虚棠户曙,观静竹簷曛。”参见“ 棠树政 ”。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芾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貌。后因以“棠芾”喻惠政。 宋 李昴英 《贺新郎·陪广帅方右史登越台》词:“清明官府歌棠芾。且萧閒事外,下看玉城珠市。”参见“ 棠树 ”。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郊成政
犹言棠树政。 宋 柳永 《永遇乐》词:“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参见“ 棠树政 ”。
《漢語大詞典》:棠树政(棠樹政)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分類:惠政
《國語辭典》:棠阴(棠陰)  拼音:táng yīn
周时召伯巡行南国,曾在棠树下听讼理事。召公死后,后人爱其树不忍剪伐。见《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后以棠阴誉称去职官吏的政绩。唐。刘长卿 馀乾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诗:「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漢語大詞典》:棠树(棠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
《漢語大詞典》:棠颂(棠頌)
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 周 召公奭 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踰。”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别名。参见「棠梨」条。
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或以为南国之人,爱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树,因作是诗。首章二句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國語辭典》:甘棠遗爱(甘棠遺愛)  拼音:gān táng yí ài
本指周代召公行德政,人民感戴,对召公憩息过的甘棠树亦爱护有加。后用以表示对贤官廉吏的爱戴或怀念。典出《诗经。召南。甘棠》。《镜花缘》第五回:「这个异种,大约就是武则天留的甘棠遗爱。」也作「甘棠之惠」、「甘棠之爱」、「甘棠有荫」。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别名。参见「棠梨」条。
2.《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或以为南国之人,爱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树,因作是诗。首章二句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
《漢語大詞典》:讼棠(訟棠)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宋 洪适 《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
分類:人民官府
《漢語大詞典》:遗棠(遺棠)
典出《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茇,草舍也。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后以“遗棠”指 召伯 留下的盛德惠政。 唐 蔡希叔 《陕中作》诗:“川原餘让畔,歌吹忆遗棠。”
《漢語大詞典》:邵伯
周 召公 奭 。因封地在 召 ,故称 召公 或 召伯 ,又作 邵公 、 邵伯 。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 邵伯 讼不忍烦民,听断棠下,能兴时雍而致刑错。”参见“ 邵伯树 ”。
分類:封地
《漢語大詞典》:邵伯树(邵伯樹)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张守节 正义:“今之棠梨树也。”后因称棠梨树为“邵伯树”。 唐 杜甫 《巴山》诗:“天寒 邵伯 树,地阔 望仙臺 。” 仇兆鳌 注引《九域志》:“ 邵伯 甘棠树在 陕州府 署西南隅。”
分類:棠梨梨树
《國語辭典》:八元  拼音:bā yuán
上古高辛氏有干才八人,善于治国,世称为「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唐。孔颖达。正义:「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
分類:才子
《漢語大詞典》:伯牙弦
同“ 伯牙琴 ”。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书成 杨子 瓿,调絶 伯牙 絃。” 清 姚鼐 《哭鱼门》诗:“送别议联 元亮 井,论文曾许 伯牙 絃。”
《漢語大詞典》:伯牙琴
(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成连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
《漢語大詞典》:牙弦(牙絃)
(1).传说 春秋 时 伯牙 善弹琴, 锺子期 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 絃 ”。 唐 许敬宗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诗:“ 周 醪忽同醉, 牙 弦乃共挥。”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 牙 絃入契, 郢 握称珍。”
(2).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 唐 裴夷直 《题〈断金集〉后》诗:“ 牙 弦千古絶,珠泪万行新。”
《漢語大詞典》:绝弦(絶絃)
见“ 絶弦 ”。
《國語辭典》: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1.形容乐曲的高妙。语本《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比喻知音的难遇。《董西厢》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高山流水知音许,古木苍烟入画图。」也作「流水高山」。
2.词牌名。宋代吴文英的自度曲。如宋代吴文英的〈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词。
《漢語大詞典》:玉田
(1).传说中产玉之田。 杨伯雍 于 无终山 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送石子一斗,云种之可产美玉,后当得佳妇。 伯雍 种其石,果有玉生石上,因取玉聘 徐 氏女为妻。后称种玉处为“玉田”。参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南朝 梁 王筠 《东南射山》诗:“琼浆汎金鼎, 瑶池 溉玉田。” 唐 罗虬 《比红儿》诗:“定知不及 红儿 貌,枉却工夫溉玉田。” 明 许潮 《龙山宴》:“这山也堪凿梯仙,洞也堪耕种玉田。”
(2).形容冰雪覆盖的田野。 唐 李绅 《登禹庙降雪》诗:“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3).对田园的美称。 元 张养浩 《朝天曲》:“玉田,翠烟,鸞鹤声相唤。”
《國語辭典》:种玉(種玉)  拼音:zhòng yù
杨伯雍遇仙人,贻赠石子,种于田中而获璧,遂以为聘,而得徐氏为妻的故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一。
《國語辭典》:蓝田种玉(藍田種玉)  拼音:lán tián zhòng yù
杨伯雍种玉获美妇之事。《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良缘。」后比喻两家通婚,缔结良缘。《金瓶梅词话》第九一回:「姻缘本是前生定,曾向蓝田种玉来。」参见「伯雍种玉」条。
《國語辭典》:杀鸡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杀鸡作黍饭。指盛情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专诸复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也作「杀鸡炊黍」。
《國語辭典》:素车(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丧事或凶事时,所用白土涂饰或没有纹饰的车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漢語大詞典》:范张(范張)
(1). 东汉 范式 、 张劭 的并称。二人友善,重义守信,有死友之称。后常以 范 张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范 张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叔伦:“ 范 张 之期,曾不虚月。”
(2). 范蠡 、 张良 的并称。古代以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追迹 范 张 ,濯缨 汾 射 ,臣之志也。”
《国语辞典》:范张鸡黍(范张鸡黍)  拼音:fàn zhāng jī shǔ
范式、张劭远隔千里,相期约会,劭对式坚信不疑,式果真如期赴约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后比喻朋友间真诚的信义和深情。《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九。金貂记。饯居田里》:「饯别长亭里,匆匆话别离,管鲍情分,使人流涕,良友各天涯,怎能勾范张鸡黍重相会。」
《國語辭典》:鸡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鸡黍期(雞黍期)
同“ 鸡黍约 ”。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刺山
旧传 甘肃 敦煌 东南一百三十里有 悬泉水 ,出 龙勒山 腹。 汉 将 李广利 伐 大宛 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见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沙洲》。后遂以为典实。 宋 范仲淹 《水车赋》:“渤潏腾波,忽若刺山之泉涌;潺湲去浪,渐如澄山之练舒。”
《漢語大詞典》:拜井
后汉书·耿恭传:“ 匈奴 復来攻 恭 。 恭 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匈奴 遂於城下拥絶涧水。 恭 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恭 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 汉 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后遂用以为典实。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拜井开 疏勒 ,鸣桴动 密须 。” 五代 李翰 《蒙求》诗:“ 戴封 积薪, 耿恭 拜井。”
分類:典实
《国语辞典》:耿恭拜井  拼音:gěng gōng bài jǐng
东汉耿恭被困于匈奴,水源断绝,向涸井祝祷,泉水遂涌出。典出《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后比喻战胜敌人的信念坚强。如:「若能有耿恭拜井之心,精卫填海之志,必能无坚不摧,攻无不克。」
《漢語大詞典》:探珠
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漢語大詞典》:探龙颔(探龍頷)
喻科举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桂堂纵道探龙頷,兰省何曾驻鹤心。”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汉 官之视虏主,无以异於吾族帝王,乃欲昂首伸眉,上法先正,外饰直言之名,内有植党之志,真昔人所谓探龙頷、批逆鳞者。”参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國語辭典》:采珠(採珠)  拼音:cǎi zhū
到水里采取珍珠。《晋书。卷五七。陶璜传》:「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唐。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分類:采珠
《漢語大詞典》:衔珠(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漢語大詞典》:骊宫(驪宫)
指 华清宫 。因其建在 骊山 之上,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 驪宫 於雾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骊龙(驪龍)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分類:骊龙
《漢語大詞典》:骊龙珠(驪龍珠)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龙颔(龍頷)
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國語辭典》:龙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五至八公分。花二至六朵簇生叶腋,下垂,花冠阔钟形,黄色。浆果球形,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产台湾、华南、华西至韩国及日本。
《國語辭典》:伯夷  拼音:bó yí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也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2.人名:(1)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國語辭典》:伯夷叔齐(伯夷叔齊)  拼音:bó yí shú qí
殷末孤竹君的二个儿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夷齐(夷齊)  拼音:yí qí
伯夷与叔齐。《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分類:伯夷叔齐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复姓。
《國語辭典》:采薇  拼音:cǎi wéi
1.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國語辭典》:采薇(採薇)  拼音:cǎi wéi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宋。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漢語大詞典》:蕨薇
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诗·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宋 苏辙 《上清辞》:“玉食有不享兮,会潢污蕨薇之不弃。” 明 何景明 《沅州道中》诗之四:“果熟收梨枣,蔬香煮蕨薇。” 陈樗 《甲寅十一月感事》诗:“薪胆初闻忘 越 耻,蕨薇竟见拜 周 封。”
分類:为山野蔬
《漢語大詞典》:采蕨
借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二:“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漢語大詞典》:首阳(首陽)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漢語大詞典》:五湖心
谓隐退江湖之志。 唐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诗:“ 陶朱 虽相 越 ,本有五湖心。” 宋 苏轼 《书皇亲画扇》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青箱杂记》卷五引 宋 钱昆 《题淮阴侯庙》诗:“隆準早知同鸟喙,将军应起五湖心。”参见“ 五湖 ”。
分類:隐退江湖
《國語辭典》:五湖  拼音:wǔ hú
湖泊名:(1)太湖。《国语。越语下》:「战于五湖。」唐。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3)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國語辭典》:伯道无儿(伯道無兒)  拼音:bó dào wú ér
伯道,晋朝邓攸的字。邓攸为河东太守时,因避石勒兵乱,带著自己的儿子及侄子逃难。途中数次遇到贼兵,邓攸因不能两全,乃丢弃儿子保全侄儿,以致没有后嗣。见《晋书。卷九○。良吏传。邓攸传》。后以伯道无儿比喻人没有子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也作「伯道之忧」。
《漢語大詞典》:邓家无子(鄧家無子)
同“ 邓攸无子 ”。 唐 白居易 《老来生计》诗:“ 陶令 有田唯种黍, 邓 家无子不留金。”
《漢語大詞典》:邓攸无子(鄧攸無子)
晋 邓攸 ,字 伯道 永嘉 中为 石勒 所俘,后逃至 江 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 邓伯道 无儿。”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 邓攸 无子,天道何亲?”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三:“ 邓攸 无子寻知命, 潘岳 悼亡犹费词。”
分類:永嘉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