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疮痏(瘡痏)  拼音:chuāng wěi
1.疮伤。《抱朴子。外篇。擢才》:「乃有播埃尘于白圭,生疮痏于玉肌。」
2.比喻人民疾苦。唐。元稹连昌宫〉词:「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國語辭典》:创痕(創痕)  拼音:chuāng hén
伤痕。《三国志。卷五五。吴书。周泰传》:「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
分類:伤痕
《漢語大詞典》:瘢痍
(1).疤痕;伤痕。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上尝谓 敬德 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 清 唐孙华 《种树》诗:“一朝触头面,殷朱血淋漓。困甚据蒺藜,生痏成瘢痍。”
(2).比喻过失,缺点。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漢語大詞典》:瘢疻
伤痕。 明 徐渭 《书红眼公传》:“至於眇鬱攸轻燎原,与 祝融 、 回禄 争雄捷,以破其围而出,其所怙所灼者,虽曰仅两瞳子眶耳,而瘢疻烈然为朱孔扬,是以 红眼公 名闻於世。”
分類:伤痕
《漢語大詞典》:痕挞(痕撻)
伤痕。列子·汤问:“筋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刃、披胸受矢、鋩鍔摧屈而体无痕挞。”
分類:伤痕
《漢語大詞典》:鞭痕
鞭打的伤痕。 周立波 《麻雀》:“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随意的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 上海 话,叮咛的嘱咐你:‘下次当心。’”
分類:鞭打伤痕
《國語辭典》:鳞伤(鱗傷)  拼音:lín shāng
伤痕如鱼鳞般密集。形容伤痕极多。如:「一场车祸使得机车骑士遍体鳞伤。」
分類:伤痕鱼鳞
《漢語大詞典》:血晕(血暈)
(1).因失血过多而昏厥。 清 陈确 《先世遗事纪略·父觉庵公》:“血晕不能起,使祖房婢 綵绣 溺之,置浅水中,一夜不死。”《水浒传》第六十回:“众头领且来看 晁盖 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
(2).因受外力打击,血液瘀结成圆形的伤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若伤处痕色不明,必剔开腐肉验骨,上自有血晕、血荫等伤痕。”
(3).浅淡的红色。 郭沫若 《路畔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國語辭典》:伤单(傷單)  拼音:shāng dān
1.检验受伤状况的诊断證明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取了伤单,回到县中,将一干人犯口词取了,问成于大郊死罪。」
2.受伤者的名单。如:「请详列伤单及死亡名单,以便确实了解我军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情况。」
《漢語大詞典》:伤瘢(傷瘢)
伤疤,伤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华阴黄雀:“ 弘农 杨寳 ,性慈爱,年九岁,至 华阴山 ,见一黄雀为鴟梟所搏,逐树下,伤瘢甚多,宛转復为螻蚁所困, 寳 怀之以归。”
分類:伤疤伤痕
《漢語大詞典》:刮垢磨痕
涤除污垢,磨除伤痕。喻仔细琢磨,精益求精。 唐 孙樵 《与高锡望书》:“贵文则丧质,近质则太秃,刮垢磨痕,卒不能到史。”参见“ 刮垢磨光 ”。
《國語辭典》:刮垢磨光  拼音:guā gòu mó guāng
1.比喻将人的缺失除去,使其光芒显现。唐。韩愈 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2.于诗文和学业多所琢磨、锤鍊,精益求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國語辭典》:遍体鳞伤(遍體鱗傷)  拼音:biàn tǐ lín shāng
满身都是伤痕。如:「经过了一阵厮杀后,他已被打得遍体鳞伤。」
《漢語大詞典》:板花
被用板子打后,屁股上留下的伤痕。《冷眼观》第三回:“不必同这初出茅庐的东西多讲,权且把他裤子褪下,验一验,看可有板花,再拖他进局去。” 谢觉哉 《脱裤子》:“从前官衙门打老百姓的屁股要脱裤子的,打过的伤痕叫‘板花’。”
《漢語大詞典》:枪伤(槍傷)
谓为枪所伤。也指为枪所伤后留下的伤痕。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他觉得没有一点痛苦,似乎并不曾受到枪伤。”如:他身上还有一块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