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伤感(傷感)  拼音:shāng gǎn
有所感触而悲伤。宋。柳永 满江红。万恨千愁词:「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红楼梦》第六七回:「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著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
《国语辞典》:悲伤感(悲伤感)  拼音:bēi shāng gǎn
文学、美术作品或台上表演所描述的状况,在读者或观众心理上产生的怜悯、同情和悲伤。
《国语辞典》:伤感情(伤感情)  拼音:shāng gǎn qíng
使原有的交情受到伤害。如:「你说这话就伤感情了!」
《國語辭典》:伤情(傷情)  拼音:shāng qíng
伤怀、伤心。《文选。班彪。北征赋》:「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西游记》第三七回:「天年乾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
分類:伤感
《國語辭典》:惘惘  拼音:wǎng wǎng
失意的样子。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
《漢語大詞典》:离伤(離傷)
(1).受伤。汉书·霍去病传:“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毕怀集服。” 颜师古 注:“离,遭也。”
(2).因离别引起伤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3).指因离别引起的伤感。 唐 王昌龄 《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 武岗 ,送君不觉有离伤。”
《漢語大詞典》:悼怅(悼悵)
伤感。 唐 沈亚之 《秦梦记》:“ 亚之 以悼悵过戚,被病,卧在 翠微宫 。”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一日,而鸚鵡忽焉疾死, 长公 悼悵,几废食寝。”
分類:伤感
《國語辭典》:惆怅(惆悵)  拼音:chóu chàng
悲愁、失意。《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國語辭典》:自伤(自傷)  拼音:zì shāng
自我伤害或自己伤感。《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文选。江淹。杂体诗。鲍参军》:「铩翮由时至,感物聊自伤。」
《國語辭典》:劳劳(勞勞)  拼音:láo láo
1.惆怅伤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2.辛劳、忙碌。唐。元稹送东川逢侍御使回十韵〉:「流年等头过,人世各劳劳。」唐。陈陶〈渡浙江〉诗:「壮心殊未展,登步漫劳劳。」
3.稀疏的样子。唐。李贺 夜饮朝眠曲:「觞酣出座东方高,腰横半解星劳劳。」
4.言语叨絮不休的样子。宋。张耒莎鸡〉诗:「劳劳终夕语,共此檐月光。」
5.地名。位于江苏省江宁县南,为古代送别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多感
(1).谓易伤感;多感触。 唐 徐魁 《闲游赋》:“伤孤雁之失伴,怀哀鵠之离羣;何物类之多感,□□逸而心广。”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闻君亦多感,何处依阑干?” 宋 陆游 《浪迹》诗:“山川惨淡秋多感,灯火青荧夜少眠。” 元 郝经 《癸酉闰六月十三日夜病中闻笛》诗:“怨曲人多感,离肠恨易生。”
(2).犹多谢。《水浒传》第四一回:“自从刺配 江州 ,经过之时,多感 晁头领 并众豪杰苦苦相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多感,多感!一样的同窗,也该记念着我的冷静。”
《國語辭典》:心折  拼音:xīn zhé
1.衷心佩服。《明史。卷二八七。文苑列传三。茅坤列传》:「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
2.心惊。南朝梁。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國語辭典》:惝恍(惝怳)  拼音:chǎng huǎng
1.失意不悦的样子。《楚辞。屈原。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宋。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以道原之耿介,其不容于人、龃龉以没固宜,天何为复病而夭之邪?此益使人痛惋惝恍而不能忘者也。」也作「惝然」。
2.迷糊不清的样子。《楚辞。屈原。远游》:「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國語辭典》:嗟吁  拼音:jiē xū
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嗟吁!嗟吁!教咱何处居?则不如趁早归山去。」
分類:伤感长叹
《漢語大詞典》:伤秋(傷秋)
悲秋,对秋景而伤感。 唐 韩愈 《祖席·秋字》诗:“ 淮南 悲木落,而我亦伤秋。” 唐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诗:“风萤方喜夜,露槿已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