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血痂  拼音:xiě jiā
伤口血液凝结成的块状物。如:「伤口已结成血痂。」
《国语辞典》:丁字带(丁字带)  拼音:dīng zì dài
一种主要用来包扎病人腰部及外阴部伤口的敷料,形如丁字或T型,也可由一般绷带做成。
《国语辞典》:泡疹  拼音:pào zhěn
病名。经由细菌感染,细菌由小伤口侵入,皮肤长出水泡,渐渐肿大,水泡中含有大量细菌,破裂后细菌会感染扩散到周围健康的皮肤。泡疹多于夏季染患。
《国语辞典》:告口  拼音:gào kǒu
收口,指溃烂的伤口快要结痂痊瘉。比喻快要度过难关,不容许再被搅和的意思。如:「眼看著这事就要告口了,千万不要再横生枝节了。」
《国语辞典》:蝇蛆病(蝇蛆病)  拼音:yíng qū bìng
一种牛羊的疾病。苍蝇在牛羊伤口上排卵,孵化后螺旋状幼虫继续在伤口内寄生生长,破坏组织,引起坏疽的病症。
《国语辞典》:止血带(止血带)  拼音:zhǐ xiě dài
一种帮助止血的工具。用于伤口距心脏近侧之处,以扭转加压的方式阻止血液流出,常用于较大流量的出血时使用。
《国语辞典》:止血法  拼音:zhǐ xiě fǎ
止住流血的方法。通常有伤口直接加压、止血点加压、止血带止血等方式。
《国语辞典》:血口子  拼音:xiě kǒu zi
皮破流血或瘀血的伤口。《金瓶梅》第八回:「被妇人尖指甲搯了两道血口子,才饶了他。」
《漢語大詞典》:疙疤
疮口或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梁斌 《红旗谱》八:“ 冯老兰 这么一说,像揭着 冯贵堂 头上的疮疙疤。”
《漢語大詞典》:裹帘
裹伤口的带,犹绷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
分類:伤口绷带
《國語辭典》:灌脓(灌膿)  拼音:guàn nóng
皮肤或黏膜出现成丛的小泡,其中的液体转变成脓。多见于天花或接种的牛痘。
《國語辭典》:绷带(繃帶)  拼音:bēng dài
包扎伤口或患处的布条,用柔软的纱布做成。
《漢語大詞典》:绑扎
捆扎;包扎:~行李ㄧ~伤口。
《漢語大詞典》:绑带(綁帶)
(1).指包扎伤口的绷带。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伤兵们在头部、胳膊上或腿部裹着白净的绑带。”
(2).指绑腿。 魏国禄 《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首长叫他动员大家解绑带,结绳子,派会水的同志带着绳子的一端游过河。”
《國語辭典》:嗜痂成癖  拼音:shì jiā chéng pǐ
形容人爱好特殊的事物已成一种癖好。参见「嗜痂之癖」条。